馬英九在未當總統前,就有「馬更正」的名號,頗有孟子「余豈好辯哉」之風;然則,一國之君,畢竟不同百官,其高度和言行,自為官員與人民的表率,更不能予人「器量何其小哉」印象!
像馬總統以黨主席之尊和格局,去批前輩先進,或駁年輕世代後進,反遭眾說不宜?主要在馬向奉「溫良恭儉讓」為圭杲,理應展現雍容大度之襟懷,本「有者改之,無者加勉」態度,欣然和泰然處之,而非徒逞一時之快。
馬總統亦是中華文化總會榮譽會長,倡導道德文化不遺餘力,是以一旦須引經據典,切忌引喻失義。
譬如引《孟子‧公孫丑》章句須脈理相通,像「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不能斷章取義,其原句為「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白話解:自我反省,要是理曲的話,縱然只是面對穿著粗布的平民,我能不害怕嗎?自我反省,只要合乎義理,縱然面臨千軍萬馬,我也一樣勇往直前!)
換言之,國家元首的「自我反省」,才是要旨。而不是和民意別苗頭;或要「把事情做對」,扭曲為只是「做對的事」,恐還得多想想老祖宗的那句「謹言慎行」吧!
東方亮(台北市
/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