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琰綜合外電報導】日本京都市下京區淨土真宗大月谷派本山「東本願寺」阿彌陀堂,今年初開始修復工程,目前進行順利,日前舉行「瓦記名印刷所」開所式,為認捐瓦片的善信印上名字。此次修復工程,預計二○一五年底竣工。
寺方表示,認捐一萬日圓以上(約新台幣三千七百元)者的名字,可以印在瓦片內側,即日起至明年六月,受理申請認捐印名。據調查,阿彌陀堂修復工程約需十萬八千枚瓦片,每片新瓦可印刷十八個認捐者的名字。
去年十一月底,東本願寺舉行「主佛移位儀式」,將鐮倉時代製成、高約一公尺的主佛阿彌陀如來像,從阿彌陀堂移至距離二百公尺的御影堂臨時安奉。這是自一八九五年阿彌陀堂重建以來,首次移動主佛。
本願寺創始者親鸞上人(一一七三至一二六二年)的女兒覺信法師,將親鸞的墳塋遷至東山大谷,建造了御影堂(一二七二年),為本願寺的起源。戰國時代受戰亂迫害,由信徒豐臣秀吉捐款,天正十九年(一五九一年)遷移至現址。
慶長七年(一六○二年),淨土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信徒超過一千萬人,為防止信徒過多失控,將軍德川家康下令,從本願寺獨立後創建,即今東本願寺,而原本願寺改稱西本願寺。東、西本願寺相距不遠,兩邊的建築呈現左右相反的設計,並列為日本國寶,是京都聞名的文化風景線。東本願寺曾數度失火,現為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年)重建,而西本願寺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東本願寺御影堂供奉親鸞上人,江戶時代重新修造時,在左堂安奉阿彌陀立像,故稱阿彌陀堂,堂內左邊祀奉聖德太子及法然上人,中間的大師堂供奉親鸞上人的御真影,據說是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高二十七公尺的大師堂門與知恩院、南禪寺並稱京都三大門。其鐘樓,是從西元一六○二年創建時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