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成大醫學中心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共同研究發現使用一種血管新生因子「adrenomedullin」,可望替幹細胞與血管再生及心肌修復,帶來革命性的一線曙光。
成醫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趙庭興醫師指出,針對頑固性狹心症以及缺血性心臟病合併心衰竭的患者,使用三大療法(藥物、介入性治療以及繞道手術)仍有其限制性,如何讓血管再生以及修復心肌,可能是解決此類患者痛苦的終極方法。
尤其是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的研究,近年來日新月異,與時俱進,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顯學,其中在心血管的領域方面,幹細胞於血管新生及心肌修復的運用,這幾年來一直受到學者的重視,醫學界也預期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將一日千里,臨床運用的夢想指日可待。
目前成醫與和日本京都大學共同研究發現,從人類血管前驅細胞分化而來的血管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在活體模式中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及增加血流,且從血管前驅細胞分化而來的血管內皮細胞,比內皮前驅細胞更容易嵌入小鼠血管進而改善血流。
趙醫師表示,使用這種血管新生因子,合併移植人類血管前驅細胞,可以加強改善小鼠下肢缺血的血流以及毛細血管密度,部份的機轉乃源於這項可以促進人類血管前驅細胞進一步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
不過趙醫師強調,在臨床運用前,血管新生因子仍屬胚胎幹細胞的研究,亟需突破的瓶頸還有人體排斥問題,針對這個問題,研究小組認為,建立體細胞核轉移技術以製造屬於患者本身胚胎幹細胞,可能是最佳方式。
這項革命性研究成果,今年三月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美國心臟學院年會,以及九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歐洲心臟學會暨世界心臟學會年會上發表,獲得各醫學代表重視,也替「幹細胞與血管再生及心肌修復」,找出另一道曙光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