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中曾經描述哈姆雷特的父親被毒殺的經過,劇中說道:哈姆雷特的父親死後化為鬼魂,在古堡裡顯靈向哈姆雷特哭訴道:「……我在午睡時,你的叔叔偷偷拿一瓶毒液倒入我的耳朵裡。這毒藥如水銀一般極快地侵入周身血管的門徑……於是我在睡夢中就被親兄弟一把奪去了性命,還有我的王位和我的王后!」
這段劇情隨著莎翁的巨著深入人心,許多人誤以為東西掉入耳道後會進入腦內或血液中,還有人誤以為兩個耳朵是相通的,或許是受到此劇的影響吧!
正常的耳道盡頭是一層完整的耳膜,除非破損否則和中耳腔不相通。一般所說的慢性中耳炎是指耳膜有穿孔,若反覆感染造成耳內流膿則稱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流膿耳」。
這種流膿耳通常是毒性很強的細菌感染所致,例如綠膿桿菌或變形菌等。尤其是在糖尿病患或是免疫力有缺損者身上,常會造成嚴重感染。
有時慢性中耳炎會合併「膽脂瘤」,這是種外觀白皙晶亮的腫瘤,由中耳腔內的上皮細胞與角質脫落向內生長所形成。由於看起來像珍珠,所以又叫做「珍珠瘤」。膽脂瘤在中耳腔和乳突腔狹窄的空間內生長,時間一久會壓迫附近的骨頭,並將骨質分解破壞,嚴重者甚至會侵犯腦部。
膽脂瘤是慢性中耳炎中最嚴重的一種,隨時可能侵蝕聽小骨與中耳腔壁。中耳腔的屋頂就是大腦地板,彼此樓上樓下相互為鄰;中耳腔的後方是乳突腔,乳突腔的內側與小腦僅一牆之隔。若受到膽脂瘤侵犯,這些相隔之處就可能被蝕出縫隙。水銀或其他毒液若經由這些縫隙流入腦內,的確可能致命。
據此推測,哈姆雷特的父親可能罹患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且合併有膽脂瘤,才會親人下毒手時遭到不測。
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元配呂雉,早年隨他東征西討,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后,但劉邦卻漸漸冷落她,轉而寵愛「戚夫人」。劉邦死後,呂后開始以殘酷的手段報復戚夫人;砍斷其四肢、挖去雙眼、割掉舌頭,再用硫磺奪去她的聽力,史稱「人彘」。
呂后是用硫磺氧化後和水混合變成的硫酸熏入戚夫人耳道,雖然硫酸腐蝕戚夫人外耳與中耳所有軟組織和聽小骨,但她卻沒有死亡。可見戚夫人的耳朵原本就健康,才沒讓硫酸侵蝕到腦內。
中耳炎與膽脂瘤在抗生素發明前,的確是一種難治之疾,由於醫藥進步及手術技術改良,併發症和死亡皆已大為降低。除了積極治療急性中耳炎,以避免演變成慢性中耳炎外,合併有膽脂瘤的中耳炎須更加主動積極,以手術治療清除病灶,以免造成可怕的惡果。
(本文作者為景升聯合診所院長、耳鼻喉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