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證券日前發表「亞太區財富報告」,指出在去年台灣不包含自住房地產,資產三千萬美元(約台幣十億元)者有四百人、超過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萬)者有五萬九千人,可是報告也指出,若以全球統計分析,在北韓核彈威脅下的南韓,去年卻是富裕人口增加最快的地區,關鍵在於GDP成長和股市大漲。
這份外商證券公司所做的報告,也分析了台灣富人與一般民眾在資產配置、理財的差異處,言下意指賺錢各憑本領,及有錢不代表罪惡,但值得政府和國人重視的是,台灣的富人能錢滾錢,是否有部分是建立在租稅制度不公平上呢?
所謂的租稅不公,不僅是大家早說破嘴的證券、土地資產利得免稅和低稅賦,應還包含富人的財富移轉、境外所得、法令優惠(獎勵投資)及內線暴利等,所造成的貧富差距更擴大,及不當挪移的不公平(如分紅配股)。假如台灣富人的資產是有部分靠此增加,那真該檢討政府財稅政策,是否被金字塔上層的人士控制,而造成廣大民眾無奈、憤怒及被剝削感日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或執政者的意識形態,會不會使全體國民的財富縮水?而在這個過程中,又因富人能有管道避開,尋常百姓只能坐以待斃,更加速貧富差距惡化。其實,在這份報告中指出南韓的GDP加速成長,而台灣卻原地踏步,使人民財富增長落後,就是因鎖國政策種下的惡果。
希望政府能用內行人看門道的眼光,思考這份報告指出的值得改革之處,拿出魄力改善,以造福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