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頁岩天然氣的成功開發,可能促成全球能源版圖再造。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進口能源的依存度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現則降至百分之四十五。美國總統歐巴馬宣稱頁岩天然氣可供開採一百年;這是美國多年來努力追求能源自主的近期成就,將來更可能成為世界前三大能源出口國家。
美國的天然氣大部分蘊藏在開採難度高的低滲透岩層中,但新的鑽探技術解決了這項問題,包括利用水的壓力把天然氣逼出的「注水壓裂法」。
新的開採技術愈來愈普及,提高了產量,進而壓低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且跌勢近乎崩盤。若與二○○八年紐約天然氣期貨價格最高每百萬英制熱值單位約十四美元比較,現在每單位約為兩塊多美元;五年來跌剩七分之一,也因此,許多生產業者面臨獲利萎縮的困境。
去年美國天然氣價格下跌一半,今年第三季再跌近三成。美國艾克森與荷蘭殼牌兩大石油公司都因此獲利衰減,正努力促成將管道運輸的天然氣,加工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外銷。屆時可能使目前液化天然氣的國際價格受到波及而下跌。至於原本長期依賴俄羅斯與中東天然氣的歐洲國家,或可找到替代的供給來源。
這樣的開採技術可以在全世界至少三十二個大範圍頁岩地區運用,包括歐洲、非洲、南美和大陸等地,且開採成本較低,提供價廉能源,促使美國發電廠逐漸採用天然氣發電,相較於燃煤發電,效率更高、廢棄物更少,並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歐洲與日本石化廠已著手利用比石油便宜且蘊藏量豐富的頁岩天然氣生產石化原料,包括乙烯和丙烯睛等。目前生產技術都已突破,與利用石油生產的品質相當。
許多大廠正進行大規模量產計畫,日本可樂麗公司已計畫二○一四年在美國建立生產用於液晶面板零件和紙品添加劑的樹脂的工廠,以積極利用取自頁岩天然氣的乙烯。
所以台電近期一再強調說,台灣用進口液化天然氣發電成本會大增一倍,將來可能會改變說法。
如果中油及台電除了漲價,有空也能幫忙找找台灣地底或周圍海底下的頁岩層天然氣或石油,那就更好了,說不定也可發現可供百年開採的便宜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