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種福田 結善緣

文光 |2012.11.04
2093觀看次
字級

「佛祖來啊!佛祖來啊!歡迎大家出來種福田、結善緣!」

連著兩周帶著叢林學院的學生們,抵達嘉義及台中地區行腳托缽,進行興學活動。一路上難忘信徒們的虔誠:或見一家扶老攜幼,拉著幼子稚嫩的手,歡喜的抓起銅板,放入行腳僧的缽內;或見輪椅上的長者,抖著手投缽,堅持著一句句的阿彌陀佛;或見路邊靦腆的攤販,冷不防的衝入行腳隊伍中,投入缽款,頭也不回的迅速離開。那分福田,不只種在行腳僧的缽內,更在或歡喜或靦腆的那個發心的當下,種入了每個布施者的心田裡。

想起佛陀時代的托缽乞食,是次第而乞,不但在成就布施者的發心,更在成就行腳僧的一分平等修持。而現代佛光山的行腳僧走入市集,一元、五元、十元……的積累,除了有一分修行人刻苦利他的慈心悲願,更有一分星雲大師意欲集眾人之力,「讓我們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讓我們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讓我們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讓我們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以點亮教育光輝的智慧,給大眾種福田、結善緣。

本文典出《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佛陀為波斯匿王講說世間上的人,因著自己身口意的善惡造作,而有不同的因緣果報:從壞至壞,從壞至好,從好至壞,從好至好。

其中,獲善、獲惡的關鍵,即在於能否行十善。身行善:不殺、不盜、不淫;口行善: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意念行善:不貪婪、不瞋恚、不愚痴。所以經典說:「若人欲自護,當護身口意,修行於善法,有慚亦有愧。」

星雲大師也說過,一個人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得「從身口意開始」,而這「因」與「果」之間,還需要靠「緣」來成就。所以培植因緣首重於結善緣,結善緣則可以改變人的心境及環境。

佛陀時代,有一對貧窮的夫婦,住在洞窟中,窮到只剩一件褲子,夫婦只能輪流穿著出外乞討。有一天佛陀來到村裡說法,他們卻將僅有的褲子供養佛陀。弟子們嫌髒嫌臭,佛陀卻歡喜接受。

阿難將褲子拿到河邊清洗時,引來滔天巨浪,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力也沒有辦法制止。佛陀笑了笑,告訴弟子這是因為龍王讚歎布施者的願心所致,於是佛陀以手中的一粒米飯,鎮住河水。

弟子們才明白,原來只要虔誠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所以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誠不虛也。

世間繁華如過眼雲煙,唯有從日常生活中,常行好事,常說好話,常存好念,點滴累積善法資糧,則日日都在種福田,都在為生命開創善因美緣。所以參與此次托缽行腳的大眾,無論是出錢出力、或是出一顆隨喜讚歎的心,您們皆已種了廣大福田,並結了廣大善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