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足老太太與家人聚餐合照。圖/呂慧齡
經歷人生的悲歡離合,媽媽總是教導我們用真誠的愛與善處理周遭的事物。此刻讓我重拾一些回憶,以昭示晚輩對您的敬重。
確定癌末已近兩年,但您自始至終面對病痛的態度就是不積極治療。如果有人問為何不積極治療呢?您的回答總是:「感謝神,讓我在民國七十六年罹患肺癌、民國八十一年罹患乳癌之後,給予我充分的時間,完成為人母的責任。」
生病時間,您難免感傷身體的痛苦和虛弱,但您不是為自己的餘命煩惱。您感嘆生病前還在三總做了十年的義工,生病後卻拖累子女,虛度光陰。嚴重細菌感染時,經由台大緩和醫療團隊的照護,您身心舒暢,您告訴醫師說:「我有力氣了,可以去天國做義工了。」
您坦然面對死神的逼近,和鄰床病友相約在天國做鄰居。在病房中,您隨手可得的回收紙,就是您的畫紙。畫看護、畫病友,病友指著自己凹陷的臉頰,央求您妙筆回春做微整型,笑著說:「我以前可是一位臉龐豐腴的美人呢!」在台大安寧病房義工的逗趣說唱活動中,您露出難得的開懷大笑。
媽媽,我們在您生前就想幫您開個畫展,但您總覺得是野人獻曝。在您往生後,弟弟藉由投影片整理作品,在您的告別式中放映,我好感動!
您的一生,知福、惜福、再造福,知悉癌末,就做好財務規畫。今年六月初,從安寧病房出院後,就交代禮儀公司如何布置告別式。在場的我,暗自泣涕,您卻像做美勞一樣專注的安排,好讓自己走完您的藝術人生。不要繁華的排場,只要親友真心的祝福。並且規畫款項做慈善布施,讓需要的人得到幫助。
您在四十一歲時喪偶,辛苦堅忍地拉拔四個子女長大,期間一再地訓誨「無論學歷的高低,最重要的是,要做社會上有用的人。」如今子女各自有成,您理當享受子女回饋的時候,卻毅然放下肉體,釋然解脫。
您的處世原則:真誠、行善、正直、獨立。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高一時,失去父親,家中頓失經濟支柱,生活拮据的時候,親戚朋友捧著一大疊現金要我轉交給您,卻被您訓斥「錢債好還,人情債不好還」,一毛錢都不能收,仍要誠心感謝叔叔伯伯們的挺力相助。
您節儉持家,委身幫傭,讓我們順利完成學業。甚至在ABC都不懂的情況下,毅然踏上異鄉,在美國做管家,為弟妹赴美留學籌措費用,完成碩士、博士學業。
(上)
呂黃錦足 生平簡介
民國26年8月11日~民國101年9月7日
美術的天分啟蒙於台南故鄉的鄰居畫家張常華、康碧珠伉儷。
13歲入選台南美術展。婚後,沒再畫油畫,因為材料費好貴,寧可放棄興趣。50歲罹患肺癌,55歲罹患乳癌,接受半年化療。罹癌後,勇敢面對,注重養生。以自身抗癌的經驗,在醫院當義工,撫慰癌友的傷痛。重拾油畫創作、雕塑、燒陶,自得其樂。75歲在家辭世,面貌安詳,宛如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