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媽媽 認真努力融入台灣

李祖翔 |2012.11.03
4188觀看次
字級
黃湘婷小朋友眼中,新移民家庭和樂融融。

目前台灣的外籍配偶達四十六萬八千多人,馬英九總統日前表揚新移民家庭時,對新移民不斷融入社會,對社會做出貢獻表示肯定。然而,統計數字無法讓社會大眾全然理解新移民對台灣的貢獻,也無法明白他們對台灣懷抱怎樣的情感。賽珍珠基金會去年起舉辦「『我與我的外籍媽媽』新住民家庭創作比賽」,今年舉辦「『多元文化,幸福家庭』新移民子女創作賽」,畫作中就展露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溫馨和家庭面貌。

「同學家都是過年吃年糕,一點都不特別,但我家可厲害了,桌上有著端午節才能吃到的『粽子』!因為我的媽媽來自越南,粽子在越南可是過年的必備食物。」小朋友的童言童語對照不同文化,讓這份相異之處變得有趣。

媽媽進步她真棒

創作比賽分繪畫、攝影和作文組別。第一屆繪畫優選得主黃麗禎小朋友的媽媽來自印尼,她描繪媽媽帶她「回娘家」的情景。她說:「那裡的風景很漂亮,有好多椰子樹,房子也蓋得很有特色,門前有一條溪,溪裡好多魚在游,所以在媽媽的娘家,我玩得很開心。」評審認為小朋友充分表達媽媽母國特色,用心觀察,因此評為甲組優等。

董虹吟則畫出心目中媽媽的樣貌,以畫技獲精選獎。羅靖雅將中秋節所看到的每一戶人家開心吃月餅、放煙火、賞月的樣子畫下來,特色是身上穿著印有各國國旗的複合媒材,傳達異國主題,得到繪畫兒童乙組優等獎。

乙組精選獎的蘇泓叡,以故事性的內容表達對媽媽的愛:「我的媽媽是越南的鄉下人,十二年前嫁來台灣,媽媽在越南的專長是裁縫,設計服裝與修改衣服樣樣行,剛來台灣的時候卻是從零開始,語言不通、文化不同,和爸爸溝通都比手畫腳,所以兩周後就到瑞豐國小識字班與一些長輩一起研習。上了一年的課,又有小貝比誕生,只好在家裡由爸爸教國語。我五歲時媽媽教我掃地,上幼稚園時媽媽陪讀,和我一起學國語,總共上了二年,這時的媽媽已經學會國語。上小學時,媽媽當故事媽媽,在班上講故事,生動又有趣。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媽媽則為了賺錢,幫人家修指甲,假日到海邊散步。隨著媽媽的進步,她考上丙級廚師執照及衛生所通譯員,現在在市公所教做燈籠,媽媽真棒!」

溫馨風雨接送情

作文兒童組優等的謝文浩,文筆更生動。他說,「我的媽媽是位大陸籍台灣新娘,沒有一頭烏黑的長髮、大眼睛或高鼻梁,我的媽媽是一位長像很平凡的職業婦女,不過在我的心目中卻是最好的媽媽。工作與家庭像兩個重擔壓著媽媽,可她從不說累,她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懷著我們。我讀幼稚園大班時,媽媽說,台北市的教育資源比新北市好,為了讓我受到更好的教育,媽媽學開車,每天從八里帶我到萬華上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油價飆漲,為了省錢,天氣好時媽媽騎車帶我上下學;回家晚了,很睏,媽媽就用粗粗的橡皮筋將我跟她捆在一起(防止騎車飛走),我跟她的心就貼得更近了。有一次下課,騎到一半下起大雨,媽媽立刻拿出雨衣幫我穿上,雨愈來愈大,我小小的身體忍不住抖了起來,媽媽又在風雨中迅速將外套脫下給我穿。我說:媽咪自己穿吧!媽媽卻說,她很胖,不怕冷,我還小,這樣的天最容易生病。」

謝文浩的媽媽用最快的速度幫他穿好外套,他們冒著風雨快快回家,謝文浩形容遠處的雷聲與閃電若隱若現,忽然一陣強風吹過,身體又不聽指揮的打了一個哆嗦,媽媽立即問:「怎麼啦?還冷嗎?」一陣強風挾著豆大的雨點又重重敲過來,讓他不得不緊緊抱住媽媽。媽媽感覺敏銳,急著回家卻還是放慢車速,將孩子的手抓住,塞進她的衣服裡,「好溫暖呀!我的心也漸漸回溫了。」

媽媽一邊吃力的騎機車,一邊安慰孩子,說話聲悄悄地傳進小朋友耳中。「路上的積水愈來愈多,忽高忽低的道路愈來愈難行,在成蘆橋上風大時,媽媽的機車還會搖搖晃晃,媽媽真辛苦!有幾次我們還差點兒連車帶人滑倒在地上,但媽媽都及時用右腳撐在地上,左手將我的手抓得更緊。」

不管別人怎麼想

鄭安琳的媽媽來自馬來西亞,卻是紐西蘭裔,讓她除了享受台灣美食外,還可以享受紐西蘭的大自然。有時在家裡,她會跟媽媽講英文,她透露:媽媽會講英文、中文、廣東話和客家話,很厲害。「媽媽常常教我們做事的道理,不要只看別人的外表,要看內涵;再漂亮的外表也會變老、變醜,唯有聰明的腦袋才能永恆。」

鄭安琳覺得,媽媽教育小孩的方式和台灣媽媽不同,「弟弟小時候,因為弄飛氣球大哭,媽媽沒有安慰他,卻說天色已晚,氣球怕爸爸、媽媽擔心,才急忙飛回家,只是忘了和弟弟說再見,所以弟弟要和飛出去的氣球說再見,並希望下次可以再一起玩耍。」媽媽教她的則是星期六、星期日「不准碰」功課,只能盡情的玩到八點!而星期一至星期五就要用功讀書,期待下個星期的玩樂時光。

「雖然媽媽是新住民,但她對東方經典文學很有研究,如:《白蛇傳》、《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對中國歷史也略知一二,如武則天、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可有一次媽媽把乾隆王念成『甘』龍王。」鄭安琳說,無論如何媽媽都如此愛他們,不管別人怎麼看都沒關係,只有一個不變的事實:「她是我最崇拜的媽媽!」

難接受也要包容

擁有大陸籍媽媽的林莘容說,媽媽來自遙遠的廣西省桂林市壯族自治區。「台灣」對媽媽而言,是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知道台灣是個寶島,風景美麗,卻從沒有來過。「媽媽最佩服珍珠奶茶的製作,佩服怎麼會把奶茶和粉圓兩種東西弄在一塊;媽媽從來沒看過刺瓜(大黃瓜),不知道要削皮,煮出來家人忍不住大笑,簡直要把屋頂給笑翻了;媽媽對『7-11』很好奇;也疑惑電視上都是政論節目;每到選舉馬路上就插滿花花綠綠的旗子;辦喪事則像歌仔戲一樣熱鬧。」

作文少年甲組優等的陳韋丞說,蔣勳在《孤獨六講》中寫:「孤獨是圓滿生命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相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他相信媽媽在台灣一定曾經體驗過種種內心的孤獨,才會深知與他人相處中的進退應對,「因為特別,我以妳為榮」。

徐珮紋則說,台灣是一個新住民愈來愈多的國家,自己家裡就有一位寶貝的新住民媽媽,「在我上小學前很少有跟媽媽在一起的機會,因為媽媽跟著爸爸一起工作,學習台灣的風俗,努力不要講錯話。當時以為媽媽對我很冷淡,後來才知道媽媽為什麼跟別人的媽媽不一樣,而我為什麼要被叫做新台灣之子。」懂事後,她發現每個人都應該接受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就算難以接受也要包容。

辛苦養育當義工

黃榕的媽媽來自上海,在上海時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千金大小姐,任何家事都不需要她做,爸媽是自由戀愛結婚的,來到台灣後卻開始忙碌,去學電腦,又到家庭教育中心、老人關懷協會、移民署當義工。「雖然媽媽有時會被人糾正,說發音要標準,但她原來是學羅馬拼音的,為了看懂台灣的注音符號還特地去學,不懂時會請教我們小孩子,我覺得媽媽真的很了不起,養三個小孩子已經很辛苦了,還花有時間去做好事、做生意。」

獲攝影組精選獎的陳姿伶,拍下媽媽與姐姐一起上識字班的畫面,她形容,媽媽晚上會參加「外籍配偶識字班」,她和姐姐很想媽媽,就騎腳踏車到學校陪媽媽,上課時,媽媽念課文給全班聽,姐姐則在一旁看書。評審說,母女的相似動作非常有說服力地告訴大家:「我們是一家人」。

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玲說,比賽送件的過程也有很多故事,例如一個小朋友的爸爸有輕度智障,平常不會出門,為了送作品到基金會,搭公車、轉車、走長路和認路,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對他的愛。今年的比賽結果尚未出爐,民眾還是可以透過官網(www.psbf.org.tw)了解更多新移民在台灣的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