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國高中家長會聯合顧問符慧中(見圖)本身是三個「世界公民」的母親,且她的三個七年級的孩子,正好經歷了教改的不同階段,分別以「登記」、「推甄」和「申請」的方式進入高中和高職,所以對於教改,她笑稱自己是「無役不與」。
符慧中以自身長年住在台北市「明星學區」的特殊地域性,和三個孩子都是「中段」成績的實例,來分享她的教養經驗。她指出,十二年國教起步,教改又進入一波震盪期,但現今作父母的智慧,就是去「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事」,而是透過任何管道和資訊,了解整個教育變革的內涵和全球趨勢的發展,就會有能力協助我們的孩子,找到一條適合他升學、經營人生的路。
符慧中把與談的重點,放在「品格和未來發展的關係」上。她說,在數位時代,孩子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模式和以往完全不同,父母的思維也要改變。台灣的教育體制太注重升學,忽略了其他的學習,尤其對運動的培養和視力的保健,太不重視,更令人憂心的,是道德觀念的淪喪。
近年兩次金融風暴,都肇因於職場道德的淪喪,全球的企業,已開始進入追求品德管理勝於品質管理的時代。「人品」比「人才」更重要的觀念,已普及在各國的企業重心。所以當今父母教養孩子,品格應放在第一要務,符慧中最後以但丁的一句名言和大家分享:「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不足,而智慧永無填補道德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