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維尼老師
一百多年以前,不管世界各地的什麼地方,住宅通常都矮矮的,頂多兩三層樓高。原因之一是當時人口沒那麼多,土地夠用,房子無須蓋得太高;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十九世紀末以前,還沒有發明電梯這種方便的工具,如果把房子蓋得太高,光是爬樓梯就累死人了!
不過,現在都市人口密集,住宅用地缺乏,加上已有電梯這種快速升降的工具,於是房子愈蓋愈高,住在二、三十樓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既然叫做「電梯」,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用電,如果停電那可就慘了,因為你只能爬樓梯,假設再倒楣一點住在二十樓,那可就叫人欲哭無淚了!
像照片中這兩棟建築,大約有十五、六層樓高,假設一對讀小學的兄弟住在十一樓,某一天放學回家,剛好停電了,兩兄弟只好認命的爬樓梯回家。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哥哥爬樓梯的速度是弟弟的 2 倍,那麼弟弟爬到 3 樓的時候,哥哥爬到幾樓了?
看到這個問題,你會不會很驚訝?覺得維尼老師是不是腦袋短路了,怎麼問這麼簡單的問題呀?既然哥哥的速度是弟弟的 2 倍,那弟弟爬到 3 樓時,哥哥當然爬到 3 × 2 =6 樓呀!
你是這樣想的,對吧?告訴你一個讓你更驚訝的事實:答案錯了!
請看下面這個簡圖:弟弟從 1 樓爬到 3 樓時,事實上只爬了 2 段樓梯;而既然哥哥的速度是弟弟的2倍,那麼表示哥哥爬了 2 × 2 = 4 段樓梯。爬 4 段樓梯可以爬到幾樓?答案是 5 樓。
如果你弄懂了上面的分析,那再請問你一個問題:當哥哥終於爬到 11 樓回到家的時候,弟弟爬到幾樓了呢?可不要說是 5 樓半唷!
解答:
1樓爬到11樓共爬了10段樓梯,所以弟弟爬了10 ÷ 2= 5 段樓梯,從 1 樓開始爬 5 段樓梯可以抵達6 樓。所以答案是 6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