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媒體集團榮譽發行人金惟純,發表的一篇文章〈我在哪裡?〉中提到「到底是外面的我,還是家裡的我,才是真正的我呢?」此一提問真是值得探討一下。
確實,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我呢?金惟純就說過去他是這麼認為的:「家裡的人不太了解我,他們不知道我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受尊重,有多少非等閒之輩常常『請教』於我,居然我講的話不聽,對我的態度不遜,不僅不向我請教,還常『指教』我,簡直完全錯過了擁有我這樣的『家人』的重點,當然損失的是他們。」
確實,居在上位的人,容易迷失的就是「自我」,職務的高低原非長久性,是因為能力的表現所賦予的代名詞而已,但因為有了權力,就認為自己最大,就希望全天下的人必須聽命於自己,甚至沒有讓屬下有自白的機會,或因耳根子軟,只聽片面之詞,便斷定誰是誰非。
上位者除了能力的表現以外,修養也是很重要的,才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要無私無我的與人為善,凡事總能夠先為別人著想,為事情的整體大局設想,更能圓融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有句話說:「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久的利益。」就如金惟純說:「直到最近我才看到,在外面的我,其實不夠真實,也不夠全面。出門在外與人交往,帶著目的,不是別人有目的,就是自己有目的,只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對待就難免失真。」
何謂真?何謂假?
我們常常也會自言,沒有人可以了解我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但是自己就真的了解自己嗎?我們也常常抱怨,都是大環境的改變,才造成「我」的改變。其實不是環境影響到我們,而是我們改變自己的心理和習性去迎合環境。就像搶買i-phone、排隊買樓的人,他們多半是「人有我也要有」的「羊群心理」作祟,其必要性並非那麼大吧!
當然,因為自我意識抬高,對於任何的見解就不會有客觀的判斷能力,因為自己都「失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