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電視、戲劇中的家具擺設,經常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太師椅。在藏風興盛的今天,古舊太師椅更成為收藏界的一大寵物。但是,您可知道它與太師這一古代官銜有何關聯?
有關「太師椅」名稱最早記載,很可能是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檜)在國忌所,偃仰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製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遣所者頃刻添上。宰執侍從皆有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即當時的太師、大奸臣秦檜。有一天,坐在椅子上的秦檜仰頭時,無意中頭巾墜落。這一幕被京伊吳淵看到了,他便命人打造了一種荷葉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檜所坐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
岳飛的孫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太師椅,說是奸相秦檜一日宴請賓客,席間有個參軍走到秦檜面前,吹捧這位相爺的「功德」。秦檜十分高興,即命一伶人送交椅賜坐。
參軍受寵若驚,在拱揖就坐時,因舉止失措,忽墜其頭,露出了巾環。伶人即問參軍這是什麼巾環,參軍回答是:「二聖環」。
伶人一聽,便一語雙關地對參軍說:「你只顧自己坐太師椅,卻把二聖環丟在腦後,講得過去嗎?」伶人此言,表面上是批評參軍的失禮行為,實際上是暗諷秦檜只顧自己做太師,卻把宋徽宗、宋欽宗的回歸忘得一乾二淨。
伶人所說的「二聖」即徽宗、欽宗,這時已被金人俘虜扣押;「環」諧音「還」,指回到宋朝朝廷。後人嘆服伶人的說話技巧,從此就把交椅稱為「太師椅」。
還有一種頗有道理的版本,說「太師椅」乃「文太史椅」演變而來。「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徵明,「文太史椅」是他日常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後此椅歸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末曾入內閣為相,係崇禎坐朝時的太師。因「太史」與「太師」諧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師,所以這把椅子被稱作「太師椅」。
宋代名畫〈春遊晚歸圖〉中將太師椅描繪得十分清晰。圖中一個官員遊春歸來,鞍前馬後簇擁十餘侍從。其中一個肩扛的就是這種帶荷葉托首的太師椅,用以供主人隨時休息。
明代時,「太師椅」之名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帶荷葉托首的交椅了,而是將下部框式方座,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
研究明代歷史、民俗、文學藝術的重要筆記資料《萬曆野獲編》(明代沈德符著)中說:「椅之有杯圈聯前者,名太師椅。」看來,在當時凡是屏背椅、扶手椅,都習稱「太師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