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瓊有個一般人眼中「不正常」的兒子。這個孩子出生時眼睛就是弱視,看東西不清楚,手腳也非常不靈活,單單一個爬樓梯的動作就整整教了他一年多才學會。孩子說話也不行;很難完整地表達一整句話。於是,這樣一個什麼都不靈光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就是一個「障礙兒」。
但在媽媽努力教導下,這個孩子還是學會了不少東西,也上了啟智班。這樣的孩子活得辛苦,但仍是父母親心中的寶貝,然而,每次出門,小瓊常會感覺到別人的不友善。搭電梯下樓,有個媽媽每次見到小瓊和她兒子,就會立刻緊緊地把兩個孩子往身後拉,並且趕快用手把兩個孩子遮住。小瓊說,那個媽媽的模樣彷彿她的兒子非常可怕,非如此不足以保護自己的孩子,讓她很難過。
還有一次,她更親眼見到鄰居的小孩欺負她的兒子。
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大樓中庭玩,那個與她兒子同齡的男孩竟然拿起一根棒球棒就打算往她兒子身上打。她快跑上去制止了他,問他:「你為什麼要打他?」男孩的答案竟然是:「因為他長得好醜又好笨!」
「他生病,所以他長得不好看,但他並不笨,他會的你不一定會哦。」說完,小瓊就問自己的兒子:「眼睛的英文怎麼講?」兒子說了。「耳朵呢?」兒子也清楚地說了。那個孩子當時很不屑地告訴她:「這有什麼稀奇?我也都會。」小瓊因此問他:「那你知道下巴的英文怎麼講嗎?」小朋友這下答不出來了。小瓊問兒子,兒子卻說了出來。小瓊因而告訴男孩說:「你看,他並不笨,對不對?」男孩點點頭,從此再也不欺負她兒子了。
我問她:「你為什麼不找那個孩子的父母溝通?」她的回答是:「找父母不見得有用,我還是直接教育孩子比較有效。」
有一次,她帶兒子去速食店。店裡的人非常多,她顧著排隊,兒子卻興奮地自顧自晃到裡面,看到有張桌子上放了杯可樂,早就急著想喝可樂的兒子居然三不管,立刻就端起了那杯可樂喝了一大口,喝完還嘆口氣大聲說:「哇,好好喝哦!」
小瓊說,她當時其實覺得很好笑,但趕過去一看,才發覺那杯可樂的主人,一位大學女生,已經氣得臉都變了,儘管她再三道歉、解釋,並表示要再買一杯可樂賠給她,對方依舊板著臉不肯接受。
「我兒子有許多地方都無法像一般人,可是那是他無法自主的,為什麼有很多人都不能對他稍微寬容一點?」講完兒子的故事,小瓊嘆了口長長的氣,我也無言以對。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