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也是此次亞洲女孩人權運動的反對目標之一,為了傳宗接代和解決人口過剩現象,女孩的生命不得不被剝奪,導致更嚴重的性別失衡問題。根據相關人士透露,一胎化政策的執行並非如此絕對,只是強調一戶人家只能有一個孩子報戶口,因此多生的女孩是沒有身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倘若女孩被發現有天賦、足以栽培,例如好歌喉、有運動細胞,那麼即使當了十幾年的黑戶,國家依然有辦法為她塑造一個新的身分,這種觀念,會讓人權逐漸消失在利益中。
中國大陸近來有兩篇極具對比性的新聞發人省思。一篇是湖南省有名十一歲的女童,遭陌生人誘姦,甚至賣到一間休閒中心,與一百多名嫖客發生關係。事發後案件延宕六年,最後只有主嫌和分贓的二人判死刑,四人無期徒刑,一人有期徒刑十五年,上百名嫖客竟無一人被追究刑責。
另一則是安徽省一個靠近長江渡口的尼姑庵,七十多歲的比丘尼收養兩個遭遺棄的女嬰,其中一名因為患有心臟病,雖然順利撫養長大,但身體狀況讓她到十六歲都沒能接受教育,由於香火不旺,師徒三人的日子並不好過,一位婦權義工得知後,請父親幫忙,父親全額資助了心臟病的手術費用。從發現小女尼病況到募款、就醫陪伴和關懷,義工一家出動了祖孫三代輪流付出,成為美談。
從兩個真實案例可以看出,女孩要的不過是與一般人無異,有相同的成長權、教育權,以及遇到不幸則有人秉持公義而已,她們要爭取的權益,並不過分,而用什麼方法對待女性,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