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權運動 要平權非特權 爭取改變命運

李祖翔 |2012.10.27
1546觀看次
字級
雅崗(左一)因為能踢足球,有機會和男孩一樣在球場上奔馳 圖/聯合勸募協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華山基金會

已是「亞洲女孩人權運動大使」的十七歲孟加拉女孩帕舒說,當她得知有的地區有男方向女方索求嫁妝的傳統,國家禁止後,就在家訪時,告知男方,成功地「幫助」男方不向女方要求嫁妝。當她得知年僅十歲的鄉村女孩被父親安排婚姻,她就到女孩的家,和女孩父親協談早婚的不良影響和法律規定,也讓父親同意讓女兒不早婚,以完成學業,帕舒認為,十歲的小學生從早婚中「被拯救了」。

小小年紀的帕舒做過的事,林林總總,包括她自己曾被性騷擾過,最後採法律訴訟抗議;孟加拉禁止童婚,高童婚率卻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帕舒就以報告的方式向社會宣示,未成年婚姻是違反女孩意願的行為,成功阻止四樁童婚;她更靠著策略和警察的協助,阻止貧弱家庭以嫁妝為結婚條件買賣女孩。

學習機會彌足珍貴

柬埔寨女孩崗雅說「自己很幸運」,因為柬埔寨的傳統觀念認為,女孩子並不享有與男孩同等的權利,只要待在家裡,等待未來丈夫的迎娶和照顧家庭就好,但十四歲的她,卻幸運被一間非政府組織:運動和領導訓練協會(SALT)相中,整整四年,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和足球訓練,同時擔任教練及裁判,學習如何教導十一歲以下的女選手,「這些是從來沒有過的體驗」。「踢足球」讓她擁有能像男孩一樣在球場上奔馳的機會,她清楚明白自己的幸運有多麼珍貴,她說:「我的哥哥和姐姐已被人口販子賣去泰國了。」

蒙古家庭認為,女孩放學後必須趕快回家照顧弟妹,協助處理家務,辛苦的工作讓她們沒有時間完成學校功課,學業表現不突出,也沒有時間參與任何課後活動。可是十四歲的杜娃卻改變了命運,她在青年發展服務中心(NGO)念了三年的書,學習作為年輕人應該具備的技能,特別是使用網路和找資訊,僅僅三年的教育,她學會籌辦社區服務活動,倡議菸酒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協助照顧長者或殘疾人的生活,協助清理房子、垃圾及挑水,建立社區間的友誼,她的公益服務更受學校及區域政府高度的肯定。

綁架暴力時有所聞

菲律賓女孩珊卓瑞兒,是學生刊物主編,想藉文字傳播的力量,處理國家沒有為女孩面臨的懷孕、婚前性行為、乳癌、性交易、人口販運及早婚作防護宣導的問題。

在巴基斯坦,一個新的草根論壇(TQK)正在發展,由婦女領導的非政府組織是創始成員之一,致力於改善婦女、兒童地位,減少被剝削的可能,因為部落婦女曾有過在公共場所遭綁架、鞭打、殺害的情形,婦女的地位不受認可,但婦女卻是農業生產的一分子,付出的勞動比男性多,無酬使她們生活極度貧困,間接影響到健康和整體福祉。巴基斯坦的婦女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一持有身分證,三分之一只有身分證明文件,正覺醒的婦女團體認為,婦女的奉獻對國家有益,所以不應被漠視。另一非政府組織「安全世界基金會」(The Safeworld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了解巴基斯坦的狀況後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上升到榮耀的高度,除非你的女人與你並肩而行。」

重男輕女問題仍在

台灣大學飛機修護科的女學生簡澦淳,在勵馨基金會舉辦的少女論壇上說,高中時就很想念汽車科系,但始終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她正為堅持自己的信念一步步努力,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的王孟宸則說,到國中幫助學業低成就生課輔時,才發現需要課輔的多是女生,雖然她們努力學習,卻因為家人的期待,被迫選擇商科或人文科系就讀,許多家長仍存有「男理工、女人文」的期望,要突破家長的性別期待並不容易。

在亞洲,女孩很大程度上被忽視和貶低,十八歲的阿富汗女孩蒙塔里遭強酸毀容,因為看中她的男方說,自己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古希卡十三歲開始就得面臨暴力婚姻,長達七年,當先生發現她不能生育時,竟拿槍朝她肚子掃射;每年阿富汗有百名女孩因為受不了精神和暴力的虐待,企圖自焚。

被物化、選擇性別的墮胎、殺嬰、重男輕女仍然是開發中國家的嚴重問題,而在已開發國家,女孩得持續遵守會損害自尊的、不切實際的審美觀,造成過度減肥、厭食、整形、因外在美醜而受排擠等。台灣雖屬已開發國家,但國民健康局到今年初都還在探討性別失衡問題,為避免寶寶出生後不受父母歡迎,認為醫生不應告訴父母寶寶性別,「管制告知是防制墮胎的重要一環」。

破除女性刻板印象

而勵馨基金會趁著聯合國制定國際女孩日,說服了超過八十個非營利組織及學校、十萬位女孩,從亞洲十五個國家,發動首屆亞洲女孩人權運動。勵馨用了什麼方式成功鼓舞女孩站出來?執行長紀惠容說,只是告訴她們,「只要發聲的理由正確,所有國際非政府組織都會是強而有力的後盾;勵馨在台灣為女孩求平權可以長達十年,何況聯合國都制定國際女孩日了!」

長期受壓迫的女性,不是認命,是不知道有人支持自己、可以改變命運、未來有希望,「我們不是為女權發聲,是挑戰時代性別僵化的刻板印象。」紀惠容指出,女孩成長,即便與男孩一樣努力,最後的成就總歸於男孩,這從運動和職場中就能觀察到,「而我們要的是平權,不是女性特權,女生可以搬重物、做水電工、扛家具,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女性需要平權,相對成年女性,女孩更需要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