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繁忙,身體機能無法維持一定水平,有時表現失常,這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告訴你「它」累了、疲勞了。《人間福報》舉辦系列「樂活養生」健康講座,10月13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首先登場的「你疲勞了嗎?」專題,由專長為食品科學的林俊杰博士,就現代人最需了解的疲勞成因與解決之道說分明。茲將精采內容重點整理於此,再次提醒讀者:別讓「疲勞」變「過勞」,守護健康就從「認識疲勞」開始。
工商社會,人人都有工作壓力,壓力大時,人就會感到疲勞。無怪乎「你累了嗎?」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現代人取代「你好嗎?」的問候語。
「生理的疲勞還好解決,心理與病理性的疲勞比較難醫。」林俊杰博士表示,生活或職場工作需要許多知識的累積與智慧的提煉;「我們對於善知識,要用心去體會,也要身體力行」。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要找對「方向」比較重要,求佛要懂得往內心去求,則要達到「目標」就近了,若往外去求,方向不對將會愈求愈遠。林俊杰博士強調,追求健康也是一樣,找對方向很重要,否則就會花錢、徒勞又傷身!
你的疲勞屬於哪一種?
每個人對疲勞的「感覺」不同,當然也有「程度」上的差別。首先來了解疲勞的種類,大致可分成四種:生理性、心理性、病理性與慢性疲勞。根據衛生署健康食品抗疲勞功能評估方法,所謂疲勞是指「身體無法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運作,各器官也不能維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即身體因過度活動而造成作業肌肉無法維持力量,而導致活動能力下降。」,也就是一般人說的「已達體能極限」,即動作或運動表現失去正常水準。
林俊杰博士表示,「疲勞感」為一種主觀的感受,往往與身體「能源短缺」有關。一般可分為「周邊疲勞」與「中樞疲勞」加以解析。
所謂的「周邊疲勞」會導致肌肉痠痛,其成因為肌肉中磷酸肌酸、肝醣耗竭及乳酸的堆積。
「一名運動選手與坐辦公室的人,血液中的血紅素誰比較高?答案當然是運動員。」如一百公尺的跑法,運動員因血液中血紅素含量高,爆發力要很強,人體有足夠血紅素運輸足夠多的氧氣至肌肉,就能夠以「有氧呼吸」產生大量能量供應跑步之需。平常不運動的上班族,氧氣輸送不夠,肌肉無法獲得夠多的氧氣所產生的能量,肌肉就進行「無氧發酵」產生能量,同時也會產生很多乳酸,乳酸堆積多了,就會造成肌肉痠痛。
而「中樞疲勞」係當人體在勞動時,血液中支鏈胺基酸(BCAA)因被消耗掉而減少,而另一方面由於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增多,使色胺酸(TRP)被釋放到血液中。如此一來,色胺酸對支鏈胺基酸的比例(TRP/BCAA)將逐漸升高,導致色胺酸超量進入大腦中,改變大腦中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的濃度而產生疲勞的症狀,還會讓人產生沮喪、憂慮、焦躁、易怒的負面情緒。
如果,你老是覺得睡不飽,極可能是「慢性疲勞」作祟。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九八八年對「慢性疲勞症候群」所作之定義,符合下述四項主要標準及次要標準,即可歸類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主要標準:疲勞發生持續達六個月以上;疲勞不因休息而改善;非疾病或其他已知可能引起疲勞的原因所造成;疲勞感影響到個人工作、社交或其他活動。
次要標準:短暫記憶力喪失或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活動力降低;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壓痛、肌肉疼痛;非發炎性關節疼痛,和以往的疼痛強度或是模式不同之新發作頭痛;怎麼睡都覺得睡不飽,活動後感覺疲勞超過二十四小時都沒改善。
倘若程度未達診斷標準,則歸為「未明原因的慢性疲勞」。
疲勞變成慢性疲勞,多為人們長期輕忽的結果,會在不知不覺中「積勞成疾」,甚而造成「過勞死」的悲劇。創造「過勞死」(Karoshi)一詞的日本醫學權威Tetsunojo Uehata將它定義為:有害心理健康的持續工作,打亂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節奏,從而導致體內疲勞積蓄及長期勞累過度,高血壓舊病加劇,再伴以動脈硬化,最終衰竭而死。
BCAA多寡可決定是否疲勞
林俊杰博士說,疲勞的原因要靠自己去解析它,確認是否為生理性的疲勞使得各器官已經無法達到正常運作,或過度活動導致肌肉無法維持力量。
很多人熬夜或疲累時,習慣來一瓶提神飲料,讓人短時間感覺精神亢奮,忘記身體疲累。
另外,去便利商店、藥妝店、甚至是超市和百貨公司,也都可以見到琳琅滿目的機能飲品;逢年過節,更有人習慣購買機能飲品來照顧家人健康,如雞精、高麗人蔘飲、顧精力的蜆精、給女生喝的四物飲等。
林俊杰博士說:「BCAA對人體而言是必需胺基酸,人體不能自行製造,必須從飲食中吸收,其攝取量約為日常飲食之必需胺基酸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人體肌肉蛋白質中BCAA占胺基酸總量約百分之十四到十八。」補充支鏈胺基酸,可以使精神旺盛、增強體力,也能讓思考力變靈活。
「機能飲品中若真的含有支鏈胺基酸(BCAA)與其活性胜,確能預防體內的疲勞因子發生,達到真正的補氣養身,提升身體體力和能量的來源。」重點是,BCAA攝取量要占人體九個必需胺基酸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比例算是很高,方可維持人的身體需求、不易感覺疲勞。
「提神飲料沒有那麼神!」林俊杰博士指出,一般提神飲料成分包括:咖啡因、維他命B群、牛磺酸、離胺酸、肌醇、菸鹼醯胺;其中主要成分咖啡因對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會讓人忽略身體「疲勞」的生理訊息,長期飲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林俊杰博士強調,有些產品如以生物技術將植物性來源(比如米與清酒酵母蛋白質)製成胜鈦則截然不同,其作用機制為營養補給,是在補充支鏈胺基酸,如同「儲值卡」的概念,單車族在騎車之前喝一瓶,非常有效;指標成分的支鏈胺基酸,以可快速吸收之小分子胜鈦呈現,另富含其他必需胺基酸,優點為可快速吸收,及時補充體力、腦力消耗之不足。
疲勞的解決之道
我國勞工安全單位曾做過幾份疲勞檢測量表,包括個人過勞、工作相關過勞、服務對象過勞(針對服務業)分量表,評分標準有五階疲勞等級,包括:總是疲勞(100分)、常常(75分)、有時候(50分)、不常(25分)、從未感覺疲勞(0分)。小於50分屬輕微,75分以上即算嚴重,需要看醫生。
林俊杰博士說,解決疲勞的方法,短期作為:攝取含BCAA支鏈胺基酸的植物性來源胜鈦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是非動物性來源之蛋白質,所以無一般雞精有殘留抗生素、禽流感之疑慮。對葷食或素食者均可補充蛋白質需求,是體力與肌耐力最佳補給品。
至於中長期作為,則建議:一、凡事量力而為;二、充足睡眠;三、多運動;四、注意飲食;五、不計較、不比較;六、戒除不良習慣;七、忙裡偷閒;八、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