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二年前,跟隨父母來到陜西延安生活的「八五後」女孩高麗,原本有其他工作選擇,但她選擇成為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的講解員。楊家嶺是中共延安期間的駐地之一,古舊的窯洞、簡陋的陳設,與景區周邊的高樓形成鮮明對比。高麗和其他同齡年輕人一樣喜歡時尚玩意,手機中總會下載流行歌曲,但在延安工作後,她覺得「自己的心靜了」。
「每天帶著遊客在革命領袖舊居間來回穿梭,每一次講解都有不同的感受。在這裡重溫歷史,會受到心靈的洗禮。」高麗說。
高麗的想法和自費來到延安的遼寧大學生許家鳴不謀而合,這位城市出生、喜歡讀書的「九○後」大學生不願歷史課只是「書本裡僵硬的文字和圖片」,堅持要親眼見證「活的歷史」。在楊家嶺毛澤東生活過的窯洞內,看到破舊的木床、簡易的書架,許家鳴陷入沉思,「在如今浮躁的社會當中,這裡可以讓我沉靜下來,讓我思考年輕人究竟應該尋找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
許家鳴的旅行代表著一股懷舊旅遊風,大陸年輕人熱中在紅色景區探尋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和中國革命史。
延安市旅遊局的工作人員說,現在二十至三十五歲的年輕人占此地遊客多數,「與以往大多隨父母來旅遊不同,現在很多年輕遊客都是三五結伴而來。而且與中老年遊客在紅色景區尋找曾經記憶不同,年輕一代希望親身從舊址中尋找到平日生活裡缺失的東西。」
二十歲的講解員王莉說,在楊家嶺的同事中,八○後、九○後的年輕人占九成,「紅色景區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能夠產生思考才是紅色旅遊的價值所在,走馬觀花式的觀光不適合這裡。」在中共七大舊址內停留半個多小時的許家鳴說。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裡紅軍長征穿過的草鞋面前,二十二歲的山東青年李帥說,「這裡確實有在電影院、網際網路、電腦遊戲裡沒有的東西,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