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樂報》是甘樂文創獨立發行的刊物。圖/甘樂文創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文創應是由傳統在地文化延伸出新思維,所產生的價值和新生命。」這是七年級生林峻丞對「文化創意產業」下的定義,他堅持這個理念,回故鄉新北市三峽區創業,以經營小型華山文創園區的概念成立「甘樂文創」。林峻丞坦言,文創不好做,但三峽需要這個力量,希望甘樂文創能成為新北市文創新亮點。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表示,他二○○六年回三峽家鄉,深覺三峽自然資源豐富,更有多元的文化和藝術家、創作者,決定深耕在地文化,將資源整合。
二○一○年九月林峻丞租下閒置許久的老屋成立甘樂文創,占地一百坪,前有大片廣場的百年古厝,具有古意。為了保留建築物的完整性,林峻丞以新建築方式,在老房子外蓋了鋼構外殼。
推文化課程 創獨立報
林峻丞表示,甘樂文創開創時他就設定經營的內容和方向,內有一個表演場所及兩個展覽空間,店內會隨季節舉辦不同活動,除提供露天用餐環境,也將三峽的藍染、人文地景、傳統、生活方式等,規畫成一系列的課程。還定期推出一份三峽的在地獨立報紙《甘樂報》,展現在地藝術,讓更多人認識三峽。
甘樂文創將社區營造、文化活動、表演藝術、學習課程及飲食藝術結合,可說是間結合文創的藝文咖啡館、餐廳。
走進甘樂文創,可感受到林峻丞對地方文化相當投入,店內擺放不少在地人的手工作品。他也發揮創意,讓廢棄物再生,例如將廢棄的窗子拼接成桌子,桌腳則用鋼筋焊接而成,十分牢靠。
如陀螺推進 不畏虧損
「甘之如飴,樂在其中」,「甘樂」用台語發音指「陀螺」,林峻丞表示,不論做任何事,一旦開始就要像陀螺不斷地推進,增加能量,不怕苦,串聯成無限可能。他想到今年八月蘇拉颱風來襲,甘樂文創鬧水災,幾乎全淹,「等於重新來過」,花了兩周才再開業。
每次苦難,林峻丞都在太太朱羽涵及好友、客人的支持下度過,甘樂文創目前仍在賠錢、負債狀態,但林峻丞不減熱情,覺得自己像傻瓜,尤其每當營收款全數要付給邀請來的表演團隊時,淚水只能往肚內流,但他相信很多美好的事都是「傻瓜」完成的。近兩個月營收漸穩定,假日客人增多,林峻丞說,「一定要有耐心,如同陪著房子老靈魂,慢慢往前走,終會撥雲見日。」
林峻丞有宏大理想,希望透過這個平台將三峽的文化、自然、觀光整合包裝再推廣,也帶動三峽文化產業,讓三峽得天獨厚的文化條件得以深耕。
本身是三峽知名肥皂「茶山房」經營人之一的林峻丞,為了開創甘樂文創,因股東不支持,毅然退股,獨資投入甘樂文創,深信有文化才能引人進入更豐富的生活。
林峻丞也投入社會公益,號召許多社區青年成立「三鶯青年志願服務團」,每個月第二個周日鼓勵青年返鄉參與社會服務,從關懷自己的土地開始,用實際行動營造未來想居住的環境。
林峻丞小檔案
七年級生,從小在三峽長大,喜歡在五光十色的都市裡流轉,原本不關心家鄉土地的點滴事物;十八歲隻身到台北工作,跟在綜藝大哥許效舜身邊學習,後來在旅遊頻道擔任《瘋台灣》節目企畫,因家族企業肥皂產業需轉型,促使返鄉,不但成功改造家族企業,打造三峽知名肥皂「茶山房」,也重新認識家鄉三峽。
家族企業轉型成長初期,帶著夥伴參與社會服務;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是,他們以實際行動取代單向捐款,選擇與人、土地有更多互動,寧願花更多時間建立彼此關係,表達對土地的認同與對人的同理心,而非把關係建立在金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