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李碧華
這麼多電影,是如何被大浪淘沙?本屆金馬獎初審評委、著名大陸影評人衛西諦說,從前年起,金馬獎陸續對報名條件放寬,今年為歷屆報名數量最多,給初審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他因此沒日沒夜地看了一個月電影。
公映過的,在家看DVD,未上映的就組織評審團到台北辦公室集中觀看,從一百二十二部長片選出大約四十部進入復審。「會看到吐。有些看二、三十分鐘就夠了,尤其是長片。做了這麼多年影評人,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能力在。」五個初審集在一起開一次討論會,一部電影,如果三個評委票選通過,就可以進入復審名單。衛西諦承認,選片過程中,一定會存在個人口味的喜厭,「但也沒什麼好擔心的,之後的復審和決審會再把兩次關。復審評委必須看完每一部電影,再簽字。如果集中看片時遲到五分鐘,就不算你看過。即使在影院已經看過了,還是要再看一次。」
衛西諦把初審形容為「大浪淘沙」,首輪被淘汰的影片主因有兩條,「第一是特點不突出,第二是基本上沒有希望獲得任何獎項。」他說,去年的《賽德克·巴萊》和《桃姐》大熱,而今年沒有聲勢特別大的片子,結果就比較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