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沃琳的編織課 讓迷途者找到重返社會的路

楊慧莉  |2012.10.20
1367觀看次
字級

在美國馬里蘭州的一所監獄裡,每周四晚間五點到七點都會出現一幕不可思議的景象:一群男性受刑人圍聚一張桌子,安靜而聚精會神地打毛線,其中不乏身上布滿刺青、塊頭大的肌肉男。促成這幅奇異畫面的是退休人士齊沃琳(Lynn Zwerling)。

退休後 另闢新天地

齊沃琳原本是一位二手汽車的銷售員,在其漫長的職場生涯裡,雖是工作場所的唯一女性,但精力充沛,賣車更是賣得嚇嚇叫,甚至超越大多數的男同事。

退休後,她無所事事,不知如何排遣寂寥的生活,也發現長期處在男人幫中,自己成了男人婆不說,周遭竟連個女性朋友都沒有。那時她剛學會打毛線,突然靈機一動,乾脆在附近書店某個角落成立一個編織社,打發時間之餘兼經營社交圈。

編織社一開始乏人問津,但沒多久就累積了五、六百位成員,早把書店的場地給塞爆。他們每周聚會一次,織出一堆毛衣之外,還閒話家常,聊家庭、食譜和度假。

齊沃琳好喜歡這種聚會的氛圍,她看到編織和這種相互支援的環境所發揮的影響力,居然可以讓背景南轅北轍的人齊聚一堂,藉由分享、交流產生連結。

靈光乍現 鍥而不捨

突然,她靈光乍現,心想:何不把這種活動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也能同享,尤其是從未接觸過的人?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男子監獄。於是,她再度披掛上陣發揮自己的行銷專長,只不過這次推銷的不是汽車,而是她的編織課。對象也不是一般客戶,而是各個監獄的典獄長。

她碰到的第一位典獄長,把她的提案當作洪流猛獸,嚇得不敢多做回應;第二位典獄長連面都不給見;第三位典獄長一開始對她的提案拍手叫好,之後就謝謝再連絡了;第四位典獄長覺得她膽大包天,直接予以回絕;第五位獄所管理人曲萍黛兒(Margaret Chippendale)猶疑不定,卻給了齊沃琳一線希望。

除了擔心犯人們會拿棒針當武器,曲萍黛兒還有另一個疑慮:這些大男人會來上編織課嗎?但「齊沃琳是勇往直前的銷售人員,在她的字典裡沒有『萬一』、『可是』這些懷疑字眼,她確信自己的課程一定可以讓男犯放鬆,並賦與他們有能力的自信。」曲萍黛兒事後回想她們當時的會晤,齊沃琳的堅定信念似乎給了她一顆定心丸。

從排拒到期待

闖關成功的齊沃琳終於在二○○九年底,站上曲萍黛兒所管理的監獄講台,對著六百名男犯直接行銷。當她對著一群壯碩男子說出「有誰想打毛線?」時,他們盯著她,當她是瘋子。

一開始,他們百般不願,不是嫌這活兒太娘就是太難。但齊沃琳一邊向他們表明這手藝當初是男人發明的,一邊就馬上給他們來個五分鐘保證上手的編織課。

果真,男犯們一上手,就上「鉤」了。兩、三年下來,有人從未蹺過一堂課;有人為了來上課,錯過了晚餐;還有許多人在等候名單上。

除了齊沃琳之外,編織社的兩位成員羅薇絲塔(Sheila Rovelstad)和賀絲(Lea Heirs)也會一起來給男犯們上課。三個黃金女郎每周現身一次,讓男犯們得以在課堂裡忘情地打毛線,將自己的罪行和壁壘分明的獄中生活完全拋諸腦後。後來,他們只有一個疑慮:擔心三個黃金女郎不再現身。

禪定 重新面對自我

如今已成為獄所助理典獄長的曲萍黛兒表示:參與「獄中編織」(Knitting Behind Bars)課程的男犯較少惹麻煩,「當你進到他們上課的地點,就會發現他們的對話、互動呈現一片祥和之氣,即便他們下了課回到獄所,那股影響也還在。」另一位管理人員也異口同聲地說:「上過編織課的男犯變得比較好溝通了。」

齊沃琳也見證了這股神奇力量。她提到對學員杜德利(Josh Daughtery)的觀察:「打毛線讓他完全靜下來,變得比較平和。」而杜德利自己也說:「打毛線好過任何特效藥……我坐在這裡,開始反省,會思索如何修補過錯、如何解決問題。」

另一位學員荷頓(Richy Horton)則表示:「打毛線讓自己暫時抽離,當下只能專注其中,否則稍不留神,不是打得太鬆就是拉得太緊,要不就漏掉幾針。打毛線時,你似乎不用去想自己是誰,就只是在那裡忘情地打,單純地做回自己。」

前嫌盡釋 珍愛彼此

起初,荷頓也跟其他學員一樣,對編織課排斥,但去過一次後就發現自己欲罷不能,因為「在獄中你跟外界完全隔離,現在有外面的人進來,而且把你當作有血有淚的正常人,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她們就像媽媽。」

編織社成員羅薇絲塔對於教這些大男生打毛線,覺得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因為她有個兒子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與男犯共處的時光讓她得以持續對年輕生命發揮正面影響,覺得自己的收穫更多。而另一位成員賀絲也「覺得自己來對了,男犯們絕非什麼可怕之人」。

編織社漸漸與監獄學員建立信任關係。齊沃琳的編織課從不傳授什麼人生大道理,只有一個單純理念:「閉嘴,打毛線。」齊沃琳說,她從不知道這些學員先前犯了什麼滔天大罪,不過她也不想知道。或許就是這分信任和默契,讓他們在每周四兩小時的編織課中,除了放鬆打毛線,還得以卸下心房,打開心扉,自在分享他們讀過的書、甚至家人軼事和未來的夢想。

編織可重啟人生的信念

對齊沃琳來說,監獄學員或許布滿紋身、長相凶悍、許多還缺牙掉齒,但不會讓人覺得粗鄙。當他們打毛線時,他們表現彬彬有禮的一面,而且知足又感恩。

她覺得這些都要歸功於編織的力量。她相信:「編織」可以讓人專注,使人快樂;它絕不只是單純的一項技藝,而是具有轉化人心的力量。她覺得「編織」賦予人在社會上成功立足的各項條件,包括讓人懂得管理憤怒的情緒、訂定目標、擁有自信、得到自尊等。

如今,已有兩、三百位男犯學過「獄中編織」課程。他們有些已經重返社會,而且表現不錯。

多位還在受刑的學員也已經開始在編織自己的人生了。其中一人表示出獄後,要繼續加入齊沃琳的編織社,甚至還開始想像出獄後家人和朋友會求他打條什麼圍巾之類的畫面;強森的四個成年女兒在他出獄前,已跟他預約要老爸教她們打毛線;杜德利說他出獄後要找到離家最近的毛線店,以前他作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打毛線,如今則滿心期待。

生命貴人 宛如天使

荷頓在加入編織課的半年後出獄,現在從事建築業。他相信自己是因為加入「獄中編織」課程才能獲得假釋,提前出獄;他讓假釋官看見他想回饋社會的努力,或許微不足道,但誠意十足。

如今,他仍與「獄中編織」課程的老師們保持聯繫,目前正在打一條珠花披巾。提起三位黃金女郎齊沃琳、羅薇絲塔和賀絲,他說:「她們不是一般常人,她們就像天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