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歐洲 羅馬系列之四天使的堡壘 眾神的殿堂

文/尹萍 |2012.10.20
1799觀看次
字級
城堡與大教堂之間的祕道,高架通過馬路,像密封的天橋。圖/尹萍

導遊告訴我,混凝土,或稱水泥,是羅馬人發明的。我簡直不敢相信。

羅馬人從一世紀起,就懂得用生石灰、火山灰和磚石碎粒拌和成建築材料。建築設計從此不受磚塊與石頭的限制,拱門、圓頂這類新形式也陸續出現。

建築祕方中古失傳

西元二世紀建成的眾神廟,就是代表作。當時還沒有鋼筋,眾神廟的穹頂全憑水泥的張力撐住,至今是全世界最大的「無筋混凝土」穹頂建築,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古羅馬建築。

混凝土的祕方在中古黑暗時代失傳,一千多年後才重新在歐洲出現,這使得眾神廟更具有建築史上的標竿地位。

我們站在「眾神廟」的前方側面,看見圓柱形的廟體與長方形的前堂緊密銜接。那圓柱體,走進去才看清楚,上半是一個完美的半圓穹頂。內部空間的高度和寬度完全相同,剛好裝得下一個正圓球體。

露天穹頂設計大膽

穹頂內面由略向上斜的方形水泥磚拼成,水泥磚本身也一層一層向內凹陷,很像剪紙。最頂則是一個圓形空洞,光線由洞口瀉下,隨著太陽的角度在牆上或地上照出一個亮圓。下雨時,雨水也從洞口落到大理石的地面,地面有許多小洞,會把水排出去。

遊客從銅鑄的大門進去,立刻被那亮圓的光吸引,注意到剪紙似的水泥穹頂。不知不覺往中央移動,抬頭注視上面那空洞。

這真是空前的設計,簡單又大膽。若關起大門,屋頂的大洞就是唯一的光線來源,「天」則成為注目的焦點;而且是敞開的,雨水自由落下,感覺像是與天直接接觸,與神之間沒有距離。

教皇拆廟熔銅鑄砲

古羅馬人信仰多神教,對外族崇拜的神也不願得罪,加上皇帝死了常常被尊奉為神,所以眾神廟裡原本擺了各種各樣的神像,好像台灣的一貫道。但是,改奉基督教後,眾神遭「掃地出門」,七世紀起,廟更改裝成教堂。

以後一千年裡,羅馬幾度被新興民族攻占,這教堂卻都逃過劫難。反而是在十七世紀,教皇烏爾班七世下令,拆除包覆在穹頂和廊柱外面的銅片,熔化了,改鑄成八十尊大砲。

教皇為甚麼需要鑄大砲?這就要跟著大砲,到羅馬城內另一座古建築「聖天使城堡」去看看。

陵墓碉堡密道藏身

城堡原本是第二世紀羅馬皇帝黑追恩(Hadrian)的陵墓,眾神廟正是他蓋的。進入基督教時代後,陵墓改成碉堡,名字也換新。陵墓前,跨越台伯河的水泥橋,也是黑追恩始建,現在叫作「聖天使橋」,兩側天使群像,是十七世紀大師伯尼尼設計雕刻,戲劇效果超強。

城堡與梵蒂岡僅一箭之隔,十四世紀的教皇建造了一條密閉加固的通道,連接城堡與梵蒂岡內部。每當羅馬遭到外國入侵,教皇就通過祕道,躲進城堡。西元一五二七年,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主導)軍隊攻陷羅馬城,燒殺擄掠,教皇克里門特七世在城堡裡躲了七個多月。

天使城堡憑弔砲台

這祕道,以及聖天使城堡,近幾年成為觀光客必看之點,因為美國小說家丹‧布朗在他的暢銷書《天使與魔鬼》中,把這裡描寫得神祕非凡。其實,祕道並不在地底下,而是高架通過馬路,像密封的天橋。

烏爾班七世鑄造的大砲,就部署在聖天使城堡的砲台上。幾尊大砲和幾堆砲彈,今天仍然擺在那裡,供遊客憑弔。

宗教之都忌諱更多

西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大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六十多年後,西奧多皇帝更進一步,規定基督教為唯一宗教,其他宗教一律禁止。「昔遭壓制,今壓制人」,史家如此評論。然而羅馬既非一日造成,原宗教也非短期能清除。直到西羅馬滅亡,石棺上的雕刻都參雜著基督教和原宗教的雙重色彩。

就算到了今天,二○一二年版的《寂寞星球》旅遊指南也說,義大利人表面上都自稱天主教徒,其實常上教堂的只有百分之十五。他們非常迷信,忌諱很多。你若是說了甚麼不吉利的話,他們立刻做出驅邪手勢。他們又喜歡研究星相,每年花在看相算命的錢多達五十億歐元。

天使與魔鬼,甚至可能眾神,大概都活躍在天主的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