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商王武丁與后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今起開幕。本展以「一位商代在位五十九年的王、一個能主持祭祀且率軍出征的后」為主題,從他們陵墓出土的文物中,帶領民眾認識商代的時代風貌以及古典美學。
該展呈現的三百六十二組件珍貴文物中,在國內列為「國寶」級文物有二十七件、列為大陸一級品則有三十四件,保險金額為台灣近年來大型特展前三名,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特展以甲骨文及珍貴殷墟出土文物,引導觀眾認識「武丁與婦好」的感情、事功與時代美學,以及商代成熟的古典文明,補強歷史未載的深度與厚度。該展匯聚文物來自故宮三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兩百三十二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百一十七組件、河南博物院八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一件,以及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一件,共三百六十二組件珍貴文物。
「這是一個會說許多故事的展覽。」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武丁與婦好」是一段傳奇的真實歷史故事,本次展覽精采之處,正是讓這對分離三千多年的夫妻文物重聚,讓民眾知道「重男輕女」是自古即有的觀念,也讓大家明白原來在古老的中國,曾出現過一位驍勇善戰、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這也是兩岸考古界首度攜手合作展出殷墟考古成果,可謂空前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