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深秋季節,腦中風患者人數也逐漸增多,成為各大醫院急診處的常客。何謂「腦中風」,日本人稱腦中風為『腦卒中』,該辭出自於(黃帝內經素問篇):「民病卒中,偏癱,手足不仁,偏枯,身偏不用」。英文稱腦中風為stroke,好像疾病發作時,被一陣狂風所擊倒在地,全身或半身麻痹。
腦中風目前仍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雖然逾九成患者發生在五十歲以上,但已有逐漸年輕化傾向。門診很多病友都表達寧可猝死,也不願得到半身不遂的腦中風,因為腦中風往往造成身體極度失能,日常生活需要親友扶持、照護,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復健,對於罹病者而言,不啻是一大打擊!
腦中風多半是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併發症,拜醫療科技進步之賜,腦部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掃描等出現,且技術上日新月異,目前大都直接找神經內、外專科醫師來診治。
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溢血,多半是高血壓引起,醫學上稱為不明原因的腦出血,乃此類腦出血找不到原因,大部分基底核、小腦和腦幹出血都是典型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足見血壓控制的重要性,高血壓病友持續服用降血壓藥物是很重要的。
出血性腦中風約占三成五左右,卻占所有腦中風死亡的百分之六十,高血壓性腦出血占了出血性腦中風六至八成,而「腦幹」出血時,不論死亡率或致殘率都是最高的。治療上的金科玉律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中醫所謂的「上醫醫於未病」,正是對待此病的正確態度。
預防腦中風要注意:一、身心維持平衡。二、三高四低的飲食原則。三高:多水、高營養、高纖維素。四低:低膽固醇、低脂肪、低糖、低鹽的處置。三、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抽菸的防範。雖然目前邁向老化社會、國民平均餘命增加,也要注意生活品質的提升,而不是身體失能、抑鬱以終,希望大家都活得久、活得健康。
(作者為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