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埼玉縣所市有一座龍貓森林,這是宮崎峻動畫龍貓森林的真實版,它不但是都市中造林,市民運動的具體實踐,也提供了卡通森林的夢幻之境。
龍貓森林是由埼玉大學教授安藤在二十年前與宮崎峻的妻子一起發起的保護森林運動。他們以打造動畫裡龍貓森林為號召,催動萬人募款,以四億元的環境信託基金推行種樹,保護森林;其中的三億元,買了十四座公園,龍貓森林於焉誕生。
龍貓森林原來是垃圾場址的廢地,如今變成都市休閒觀光的好地方,且保護當地環境、自然資源,節能減碳,成為當地環境教育的好教材。不僅如此,民間保護森林的風氣,更擴及市府、縣府。所市府進一步在周遭買了三倍大的土地,埼玉縣府更加購三十倍大的森林。因為龍貓森林運動,政府隨之加入守護森林行列,影響了埼玉縣城市發展。
台灣也有買地造林的故事。台中經營運輸業的賴倍元,三十一歲那年開始買山還林,清除林中的垃圾,在果園和貧瘠山地種植樹木,回復山林的自然相貌。經過二十七個年頭,賴倍元已經在大雪山買下十座山,總面積約一百三十公頃,植下樹木二十萬株。
為了維持這片林地永續經營,他也在二十萬株喬木林間,種四萬顆咖啡樹,以賣咖啡的利潤回歸樹林。賴倍元成立了「森林信託基金」,以不砍樹、不賣樹、山林不傳子孫為原則,鼓勵企業主投入買山種樹的行列。至今已有三十位企業主參觀過林場,有的決定加入購地種樹行列;有的將變更計畫,將原要興建別墅的山坡地改種樹木;有的擴大已經進行的種樹規模,加入種樹行列的山地已達千公頃。
台灣多年來建築物與森林爭地,林木快速消失,在林木間生存活動的動、植物沒了,自然的空氣循環也消失了,造氧減碳的光合作用沒了,空氣對流沒了,只留下車鳴人喧,空氣汙濁,垃圾遍地的水泥森林。
無論是日本的龍貓森林或是賴倍元、慈心基金會的種樹還林運動,都是以民間力量修復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還原人與自然的關係,值得我們敬佩、效法。政府身為最大的土地持有者,對於公有土地的利用,不能滿腦子開發建設,剝奪未來世代的生存空間。如果政府的國土規畫和都市計畫也能夠採取「減法原則」,多多種樹造林,不但可以為現代人節能減碳,也可以為未來的生態環境植栽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