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20周年專刊-- 回山汲取新知 觸發弘法創意

李祖翔 |2012.10.15
1135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大樹報導】五大洲佛光人推動國際佛光會務,雖然成績亮眼,還是自覺不足,趁著世界會員大會來台充電,是他們共同的期待。

馬來西亞南馬協會在推動人間佛教時,用的方式是觀察大眾的需要,例如孩子跟著父母在拜佛,卻不知道地藏菩薩與唐三藏是不同人,因此舉辦別開生面的地藏菩薩特展,吸引五千人駐足欣賞;覺得人們誤解素食,就舉行結合環保與大自然的素食展,吃出飲食新樂趣;發現社會缺少和諧,即推出花卉藝術展與星雲大師墨寶展,讓人對世間的美好心生喜悅;觀察到閱讀資源不足,也在二十一所華人小學建三好書亭,讓孩子在上學時和下課後都能讀到好書。

南馬協會長楊坪江說,過去這些活動都辦在百貨或廣場上,強調佛教與生活的關聯,給人方便、隨處可拜到佛,也是目的之一,但僅僅這些仍不足夠!協會想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讓人更了解人間佛教,所以此行的期待就是「汲取新知」,期待參與這次世界會員大會,得到更多創意的弘法方式。

穿上佛光背心

發揚佛光精神



而獲得優良協會、卓越成就獎表揚的香港協會會長鄺美雲說,佛光會的四大宗旨,香港協會都辦到了,在推動會務期間,最興奮的是佛誕嘉年華吸引了十萬人共慶,會員也達到五千九百人。「我喜歡佛光會推廣的三好家庭概念、親子運動會、佛像展、社區老人義剪與安養院關懷等種種活動。」

不過,讓她感受最深刻的,是穿上背心的時候,「一穿上背心,就象徵要開始行善,例如關懷獨居老人,不只是送物資,而是將佛光『精神』帶去,佛光精神如給人方便,所以一想到長輩可能拿不動物資,就直接扛到他們家。」

她說,當團員家中有人往生,會員就會自動組織起助念團,「這種相互結緣、祈福的精神,是佛光人最大特點。」

荷蘭協會會長邱玲珍分享在荷蘭推動會務的精采歷程,與「孩子」息息相關。

她笑說,今年最盛大的活動,是邀請荷蘭養父母,帶著華人養子女,一起認識佛陀,因此融合了不同族群。由於荷蘭佛誕節的花車遊行都特別盛大,佛光會又引進了寺廟建築、茶禪和書法禪,使得荷蘭人對佛光山的印象特別好,還把道場當成地標!

荷蘭研究哲學的教授甚至以六度波羅蜜中的「布施」為主題舉辦論壇,探討人間佛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