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字故事》主編人,拿了他的《七百字故事》稿本給我看,要我替他寫一篇短序。看完了這個故事集,倒想起了一件事,就把他寫出來做這篇序的開端吧……
「格林童話集」的編著人,是姓「格林」的兄弟兩個,哥哥名叫「傑可伯」,弟弟名叫「威廉」,他們是十九世紀的德國語言學家,當時搜集這些德國民間故事的目的,是要供給民俗學方面一點研究資料。哥兒倆常到鄉間拜訪老公公、老婆婆們,聽他們口述流傳在民間的古老故事,前後費去十三年的時間,才覺得搜集完全,編成集子。
起初,他們只用枯燥嚴肅的文字記錄這些故事,所以那本厚厚的童話集不但兒童看不懂,連成人都啃不動,只有幾個學者偶然翻他一翻,找找資料。後來,弟弟威廉捨不得那些有趣的故事,就改用淺易的語體文,依照老公公、老婆婆說話的口氣,從頭再把弄死了的故事寫活了。這樣一來,「格林童話集」才真正成了童話,不但受到兒童歡迎,連大人也搶著看了。
我提了這件舊事,目的是要說明:給小孩子寫故事,最好就用活的語言寫,雖然是在動筆,卻要假想是在動嘴。我認為這是起碼的條件,其次才能談到故事本身好不好。關於這一點,「七百字故事」倒是做到了,雖然不敢說到百分之百,可是卻有一點想做到百分之百的意思。這是很好的現象,凡是拿這種態度編故事集的人要我寫序,我都樂意替他寫。
主編告訴我說:《七百字故事》是要給國小小朋友做說話補充教材用的。我希望本書在這一點上能有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