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歷經百年興衰的中國著名紅茶品牌「坦洋工夫」近年來再度聲名鵲起。走在閩東福安市的大小街頭,隨處可見掛著「坦洋工夫」字樣的茶葉賣場和商店。據福安市茶葉管理部門統計,目前大陸建立的「坦洋工夫」名人會館、專櫃等販賣點超過二千個。隨著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和國際市場茶葉需求量的增長,如今「坦洋工夫」積蓄力量,向世界紅茶市場重新出發。
據了解,「坦洋工夫」向美、法等九國提出商標註冊申請,已初步獲得批准。一八五一年,在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試製成功,運銷西歐後備受青睞。一九一五年,「坦洋工夫」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名聲大噪,暢銷二十多個國家,當時僅坦洋村就有三十六家茶行,為一時之盛。
短短幾年勇奪第一
中國紅茶市場曾長期蕭條,「坦洋工夫」也面臨嚴峻挑戰。做了一輩子茶葉的原福安坦洋茶廠副廠長鄭明星說,上世紀七○年代,綠茶開始受到大眾熱捧,坦洋茶區被迫由「紅」改「綠」,僅在坦洋和臨近的幾個村保留生產少量工夫紅茶出口,年產量最低時不足一百噸,「坦洋工夫」的招牌由此沉寂了三十餘年。
年過百歲的茶界泰斗張天福,長期在福安從事茶葉科研、茶業教育活動,目睹福建紅茶的興衰。從上世紀八○年代開始,他就不停呼籲復興以「坦洋工夫」為首的「閩紅」茶業,他舉例說:「英國不產紅茶,可做紅茶生意的『立頓』卻成了世界品牌。福建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和重要產區,應當把紅茶發揚光大。」
在政府和當地茶農、茶企的努力下,短短幾年,「坦洋工夫」擁有中國茶界的數個第一和唯一:紅茶領域內的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第一個證明商標、第一個紅茶國家標準、三十畝中國坦洋工夫母種茶種植資源唯一保護區、二千二百零六畝世界最大桂茶園。
二○一一年,福安「坦洋工夫」產量達七千八百噸,毛茶產值人民幣十億元,茶業商品總值人民幣二十四億元,產量、產值分別是二○○六年的十二倍和一百零五倍。目前,福安已經成為中國產量第二的產茶縣,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從事茶產業,其中行銷人員就有五萬多人。福安市茶葉協會會長陳成基說,茶業已成為福安市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更是名副其實的民生產業,沉寂時,茶農賣最好的茶青也不過五六元錢一斤,而在二○一○年,最好的茶青一斤能達人民幣二百多元,現今茶農經營一畝茶山的年收入也能達近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