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兒孫滿堂的楊月明,當年是國立藝專美工科一朵耀眼的校花。為了貫徹自己的夢想,一心鑽研丹青,投入了彩墨,廣尋園圃,盡情的去採擷百花的「形」及「神」,立志要描繪出「花卉」的百態,特別是牡丹,因此她幾乎每年陽春之日都會組團往訪牡丹之鄉--「河南」賞花寫生。
也許她十分的寄情於自己的故鄉而有以致之,用心觀察、細心的用功於各種富態花姿的畫法,飛筆舞墨出栩活盎然,充滿了生命活力。也因她彩繪的牡丹,每年各具異彩,飄逸有緻,和貌似牡丹的她,幾乎融為一體,於是她在河南有「牡丹花后」之稱號。
其實,在台灣藝壇,她不僅是活畫了百花,而且還把繪畫和、琴、棋、茶一併融入生活的藝術之中;更可貴的是她熱心於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適當的在遊於藝之中慢慢的傳遞,數十年來,她恰似一個園丁,不斷的用心血去灌溉這塊她辛勤培植的花圃,她的百花園中已是繽紛怒放,千姿百態、芳香撲鼻了。
八月為中秋佳節,在佛光緣的「大地齊頌星公八十賀壽特展」中,她特別以寫意香荷代表心不染塵的赤誠,敘畫佛心,為師父上人賀壽,以示她的祝賀之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