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菩薩義工研習營中,有十六對菩提眷屬加入學做義工菩薩的行列。圖/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人間社記者陳璿宇大樹報導】「要如何成為稱職的義工?做個給人歡喜的菩薩?」佛光山二○一二年第十四期菩薩義工研習營,六至七日於佛光山麻竹園祇園廳舉行,有來自全國一百八十位義工參與。
佛光山寺住持心培和尚在開營典禮開示,以積德修福、慈悲結緣、給人歡喜三點,勉勵菩薩義工,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學習為人服務、廣植福田。研習內容含括宗門思想與實務,如義工的責任與態度、佛館簡介、認識環境與實習、實習心得分享等,希望協助學員藉由義工服務自利利他。
課程首日晚間,恭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傳燈樓與義工接心開示,由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代為提問,大師針對大眾提問釋疑。「我也是義工,十二歲出家後,做了七十四年的義工,從沒領薪水。」大師認為,佛陀就是義工,佛陀都沒有拿薪水;諸位大菩薩,像地藏王菩薩到地獄度眾生、觀音遊走諸國土尋聲救苦都是無待遇的。做義工以服務為快樂之本,做義工的樂趣是行有餘力,要能見義勇為,義工做久,結緣就更廣。
「志工與義工有何不同?」學員提問,大師對於志工、義工有不同詮釋,他認為「志」是立志,志有好與壞;「義」則是行俠仗義,如義警、義消、義井、義田等,「義」是仁義滿布;「志」是個人的想法,做義工如同布施種福田,要選一塊肥沃的地來播種,佛館就是一塊福田。星雲大師的開示,讓大眾更能掌握義工的精神意涵。
七日舉行的結營典禮,禮請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主持,義工們透過兩天研習,分享身為義工的喜悅,讓許多新進義工對未來充滿期待與信心。
接駁車組義工陳瑞全表示,「我是想通了,才會做義工。悟了就通,轉念很重要!」遠從美國回山參加殿堂知賓組義工的林秀嫺,強調做義工可以藉事練心,知賓除了熱情招呼民眾外,更要落實三好;典座組王容銘認為義工應有的態度,就是「多做少說」,記得隨時面帶微笑;餐飲行堂組陳建才全家人都是佛光山義工,每年初一到初三,全家人一起回山做義工,二十多年未曾間斷,他說:「一句好話,一件好事,都可以感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