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克孜爾石窟 電子監控禁觸摸

觀斌 |2006.10.13
29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斌綜合外電報導】由於遊客長期不文明行為,我國最古老的佛教洞窟之一、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的內外牆上,留下許多手印痕跡,導致這個千年古蹟嚴重受損。中國當局決定撥款人民幣一千七百萬元(約新台幣六千八百萬元),於年底前在石窟內外安裝電子監控設施,防範遊客破壞。

近幾年新疆對外交流頻繁,克孜爾石窟聞名於世,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管理石窟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參觀過程中,不少遊客因想沾染「吉祥佛氣」,常趁管理人員不注意時,在石窟內精美壁畫旁,或在石窟外牆壁上偷偷用手觸摸;一些外國遊客還會在石窟外牆上刻下英文名字作為紀念。

工作人員說,克孜爾石窟群所處的天山山脈明屋塔格山的岩石屬砂岩,用手觸摸後極易散落和變色,遊客長期觸摸,使得石窟內外的牆壁上形成了深深的「大手印」,破壞了石窟的藝術性和完整性,安裝上電子設備後,保安人員可通過紅外線探測器和監視器,隨時探察到每個石窟的情景,避免這個千年佛教藝術遺址遭任何不法侵入;未來也將加強宣導,呼籲遊客不要觸摸窟內佛像壁畫。

克孜爾石窟群最早的洞窟開鑿於四世紀,最晚的建於八世紀,是佛教傳入中國第一站,由漢唐時期西域大國龜茲所建,石窟洞穴主要為禮佛和講經用的中心柱窟和方形窟;生活用的僧房窟多為居室加通道結構。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規則的修建在一起,組成一個單元,每個單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克孜爾石窟群現有洞窟二百三十六座,遺存部分彩繪佛像塑像,以及約一萬多平方公尺的彩繪壁畫,是中國極力保護的首批重點文物之一。窟內的龜茲壁畫,融合印度犍陀羅藝術風格及波斯藝術風格,被中外藝術史學家認為是中亞古代藝術發展頂峰,對古代西域文明和佛教文化藝術傳向中國具有深遠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