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期照護 成為政府痛腳

 |2012.10.07
156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失能人口逐年攀升,但專業人力嚴重不足且流動率高,長期照護可能成為政府的痛腳。高齡化問題又以偏鄉最嚴重,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吳肖琪建議,應增加公衛護士編制,也可借鏡以色列做法,讓戰鬥部隊到老人中心服務。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台灣事故傷害預防與安全促進學會昨天舉行聯合學術研討會,討論「高齡化社會─公共衛生所面臨之挑戰」。

吳肖琪表示,依衛生署二○一○年長期照護保險推動小組的調查結果來推估,二○一一年我國失能人口為六十九萬四千六百一十二人,到了二○六○年,將大幅攀升到二百零二萬八千一百四十二人。

高齡化社會,長照中心多為營利性質,弱勢家庭負擔不起,易發生棄養,一般家庭也因照顧久病老人,身心俱疲,頻傳人倫悲劇,日前苗栗縣就發生一名憂鬱傾向的男子,自認無力再照顧中風老母,悶死母親後自殺身亡。

警方調查,這名男子在遺書中指出已過不下去,不忍把母親送到安養院,「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先帶走母親!」他母親有高血壓、糖尿病,五年前摔傷後不良於行,曾一度送到安養院,後來覺得照顧不周,又把母親接回,竟發生悲劇。

類似案件最近幾乎每個月就發生一件。台中市一名七十七歲的老先生,與年邁妻子都長年生病,不忍造成獨子照顧負擔,六月間,先溺斃中風妻子再自殺。鄰居說,老先生曾表示妻子在養護中心,每月要花費三、四萬元,負擔很重。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坦言,確有部分偏鄉乏醫療照護人力,衛生署已透過健保運作,訓練偏鄉在地人成為照護員,再設立醫療服務據點,當做前進基地,方便中大型醫院定期支援。

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王祖琪表示,每個縣市都設有長期照護中心,但員工大都是一年一聘的臨時人員,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常做不久就離職,成為長期照護的一大隱憂。

王祖琪認為,唯有增加服務資源,建置長期照護服務網,或教育家屬運用非正式資源,並完整培訓長期照護人員,才可能讓這些失能者獲得完整照護,達到老有所終的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