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看似環保又省錢的線上書審新制明年開始試辦。以考生在申請階段就擠破頭的大學如台灣大學來說,每年大約有一萬六千多人次報名。教授們抱怨,線上書審只是「將成本轉嫁給校方」,無法根本解決申請入學資料造假問題,對年紀比較大的教授,長時間盯著螢幕反而是折磨,最後還是得印出來看。
台大去年通過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篩選的考生,人數最多的機械工程系,負責審查的教授每人必須看完二百七十六本備審資料。若以一本平均十分鐘計算,改為線上書審後,至少得花四十六小時守在電腦螢幕前;緊追在後的化工系也不遑多讓,教授得花四十五點三個小時才能看完備審資料,土木系教授則需花費四十點三個小時。
一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抱怨,線上書審只是將成本轉嫁給校方,年紀大的教授根本無法盯著電腦螢幕看完所有考生的資料,最後還是只能印出來,一點也不符合環保效益。
銘傳大學法律系教授尹蓉先也說,過去有些教授習慣相約同一時間地點,邊閱讀備審資料邊討論凝聚共識,線上書審讓教授們只能各自守在電腦前。另外,電腦另一端整理資料並上傳的究竟是不是考生本人?教授也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