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巴黎電】肺結核由肺結核桿菌造成,全球多達三分之一人口為帶原者,但只有十分之一會發病。防治肺結核的方法,是快速辨識感染者,從而快速治療,但多種測試的方法皆成效不彰。英國團隊發表報告指出,研究造成肺結核危機的一大問題後,可能為快速、廉價、正確的肺結核診斷方法開啟道路。
結核菌素皮膚試驗常常出錯,顯微鏡分析唾液耗時,需要病患數天的樣本,正確率也只有五成。「黃金規則」是在培養皿上培養樣本,觀察是否會出現肺結核桿菌,但需六周才能得結果,而且所費不貲。
英國團隊上月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網路版公布的報告,為這些障礙指引一條道路。
英國聖喬治醫學院細胞與分子醫學教授克瑞希南領導的團隊,運用「表面強化雷射解吸電離飛行質譜技術」(SELDI—ToF),分析病患與非病患的血液樣本。
此種技術是將血清放在特製的生物晶片上,利用雷射脈衝使晶片中的分析物解吸形成荷電離子,離子在儀器場中飛行時間的長短,可得出樣本中各種蛋白的分子量,得出疾病本身的生物指紋。
SELDI—ToF技術已成功用於診斷睡眠疾病與某些癌症,克瑞希南團隊希望能找出證據,顯示此種尋找蛋白質的技術可成功偵測肺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