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近年針對靈長類、貓科動物和大貓熊等動物量血壓,希望建立長期基本參考資訊,有效掌握動物健康。圖/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人類常見的高血壓,動物也會發生,台北市立動物園近年針對靈長類、貓科動物和大貓熊等動物,固定測量血壓,希望建立長期基本參考資訊,掌握動物健康。大貓熊「團團」已學會被量血壓。
動物園表示,今年七月四日中風往生的黑猩猩「曼莉」,六月十五日發現精神差、食欲不佳、行動遲緩、身體右半邊無法活動,立即通知獸醫師檢查,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腦有出血陰影,經台大醫院醫師判讀,認為「曼莉」應非首次中風。
經獸醫院投藥、打點滴、針灸等治療,「曼莉」一度可走動,但右手仍無法活動,最後病況突然惡化,整天都癱在棲架上,於是再度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腦也有出血,最後不幸往生。
動物園表示,為了藉由動物訓練建立野生動物血壓的基礎數值,獸醫師還四處尋找各種不同尺寸的壓脈帶,方便四肢粗細差異很大的野生動物共同使用。考量動物福利,訓練動物量血壓,最好在動物未經麻醉的情況下進行,教導動物自行伸出手臂來讓獸醫師能以血壓計量得血壓,這是動物訓練的未來目標。靈長類動物是動物園首先推動量血壓訓練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