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有牛宮,架以曲尺木;
村舍有牛宮,架以曲尺木;
牯盈四三,戀此共泥伙。
牧童驅使行,跨之上原陸;
日夕齊下來,各自舐其犢。
───清‧朱彝尊〈村舍詩〉
觀賞此畫,最動人處,是兩頭母牛的眼神。閱畫者,若試著以母牛那般溫柔慈愛的眼神來看畫中的小犢牛,心中立刻充滿溫暖和愛,眼中所見也都是美好。
這幅護生畫,是子愷先生教導人們要常以慈悲之眼看待眾生,看待世間萬物。真能做到這樣的話,世界自然變得美好起來。
就像這一座以用剩的廢木料所架起來的簡陋牛棚,空間不大,但能容得下三、四頭母牛住在裡面,牠們以此做為家,養育兒女。
每天天剛曚曚亮,牧童就會到牛棚將牛牽出來,騎在牛背上,將牛帶往草原去吃草,直到薄暮時分,牧童才在西下的夕陽中將牛趕回牛棚安歇。
回到家了,在那溫暖的家中,母牛慈愛地舔著剛出生不久的小牛,母牛的愛從眼神和溫熱的舌頭中緩緩釋出,多麼溫馨感人的畫面啊!
如此的母子相依,跟人類的母子相親,在感情上的滿足是沒有兩樣的。牛是眾生之一,跟人類一樣愛自己的孩子,牛和人能夠親子團聚,即使住在如牛棚般簡陋的居室裡,也不輸給住在豪宅中。屋陋不是問題,是親情和慈愛讓眾生幸福快樂。
讀了這幅畫,不但讓閱畫者愛上了母牛眼中可愛的小牛,也讓人們對自己親愛的孩子和家人感情加溫。
愛,是可以延伸的;如果心中有慈悲,愛就能無限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