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參加長輩阿草伯八十五歲大壽,得知他最近跟認識十幾年的「女朋友」阿鳳結婚了。
阿草伯原配,十幾年前中風過世,當時滿周年懷念晚宴上,好友小芬上台致詞說:「三十幾年前,我還在讀大學,母親因病去世。父親是醫師,每天工作忙碌,下班後,媽媽是他的全部。母親去世後,我為了想完成學業,繼續留在外地。我注意到父親工作時間更長了,回家總是默默無語。那時候我年輕不會想,不知道這種生活並不好受。」
小芬望著阿草伯的子女,緩緩地說:「母親過世一段時間,親戚介紹我爸爸認識一位小姐,兩人還蠻談得來,也常接近。可是我當時真的很笨……。」小芬語帶哽咽的說:「只要看到爸爸跟別的女人接近,我就很生氣,不計一切去破壞他們的關係,讓這些女人不能取代我媽媽……。」
小芬嘆口氣繼續說:「後來我甚至蹺課,只為了不讓爸爸有新的女朋友。當時我想,媽媽一輩子奉獻給爸爸,爸爸怎能『背叛』媽媽呢?可是,我知道錯了,我好後悔。有時候看著老爸佝髏的孤獨背影,我真的好難過,好恨當時怎麼那麼不會想?」
「尤其現在,兩個孩子讀大學後,更能體會爸爸當時要不是因為我需要照顧,他早就去天上跟母親相見了。」小芬整理情緒後繼續說:「今天我說出這件事,是希望關心阿草伯的子女及家人,千萬別重蹈我的覆轍,要好好關心老爸,更要關心他情感的歸宿。」
沒錯,有些老人家的另一半過世後,自己或家人常會忽略,老人家也有感情依靠的需求,需要另一半相互扶持,才能讓生命平順過下去。
多年前,有位先生在太太周年忌日前一天上吊自殺。這位老先生兒孫滿堂,四個子女各自都擁有一家工廠,這位老先生卻因走不出悲傷,選擇離開人世。
人是感情動物,不是只求溫飽,還有依靠別人及被別人依靠的需求。在我國即將邁入老人國之際,千萬別忽略,不善說出自己需要「愛與被愛」的老人家。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