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更開放,再開放--訪星大師2】對話星雲大師 (2-1)

文/理由(《僑星》雜誌記者)、張歡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2012.09.25
1329觀看次
字級

《僑星》:從車子駛入佛光山門,我們便一路看到醒目的宣傳條幅——「首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論壇的主題是〈看見改變的力量〉,那一刻心裡很受觸動。首先,「人文世界」這樣的論壇還沒見到哪個國家舉辦過;再者,〈看見改變的力量〉,不知怎麼,一下便觸碰到心底最柔軟的某個地方。想請問您,「星雲人文世界」這個論壇是怎樣發起的?

星雲大師:國家需要改革,時代也需要變革,中國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發展。

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名改革者。佛陀反求諸己,先改變自我,再改革社會,所以應該從改變中求發展,改變也讓人成長,人文世界論壇在台灣舉辦,就是希望能讓台灣在今後樹立目標,作改變,未來可以走的更遠。《看見改變的力量》這個主題演講裡,美國哈佛大學的傅高義教授也是主講者之一,他要來講《鄧小平改變中國》。來參加這個論壇的,大部分都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學校校長以及知名人士,當然還有年輕人。我們要發門票來控制人數的,至少要有二千多人參加。

《僑星》:作為出家人,參與社會變革這樣的話題,是不是更需要多一些勇氣和力量?

星雲大師:人對社會的關懷,這是免不了的。台灣的民主要投票,出家人也要投票。

就如我們一直在倡導的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改變人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能夠給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佛法如水可以改變人心,例如,慈悲的觀世音就改便很多人。慈悲要養成,從寂寞的、熱鬧的、有相的慈悲到無相的慈悲,因此人間佛教淨化人心要以慈悲為本。佛教和政治不是對立的,政治不要防範佛教,要護持佛教,給佛教更多空間,因為佛教可以維護社會道德,淨化人民的心靈,促進社會秩序,改良社會風氣,佛教實際上對政治是有幫助的。

自古以來的,從印度到中國,正當的宗教和政治沒有對立過,他把政治領導人當作一個公司的董事長,你們在台上怎麼樣我們不管,我們只做服務,做善事。所以歷史上這麼多次改朝換代,佛教都不參與,哪一個當家作主,我都擁護你。所以政治應該把佛教當作最好的朋友,希望大陸今後加強佛教人才的培養,有傳教的自由,讓佛教受國家政策的庇護。

《僑星》:能簡單談談您的宗教觀麼?或者您所提出的「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我的宗教觀,人為本,神也是人,神就是我的心。佛就是人,心想要什麼,就變什麼,把心成為上帝,無損於上帝的偉大,心是平等的,都一樣,從心出發。我的心,以自我為本。「人間佛教」和傳統的佛教一樣,佛是一個,初始的佛教是人間佛教,現在傳統和現代融合,還是人間佛教。凡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

釋迦牟尼佛成立佛教之後,經過二千六百年的流傳,佛教慢慢變了樣子,只重視誦經和禮儀,沒有重視人間的生活。比如佛教徒生活到山林裡,很少到社會上;佛教成為只到寺院膜拜,與家庭與社會沒了關係;佛教變成出家人的專利,在家的信徒慢慢少了。因此,我提出「人間佛教」,重視生活、家庭、社會,讓佛教更能平衡發展。

(轉載自《僑星》雜誌:二○一二年七月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