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五○年代的台灣,薪資微薄,眷村正巧進入嬰兒生產高峰期,眷村二代在台灣經濟最困窘的年代出生,刻苦耐勞幾乎是每個人童年生活寫照。圖/興華提供
文/賴台生 圖/興華提供
民國四○、五○年代的台灣,薪資微薄,眷村正巧進入嬰兒生產高峰期,眷村二代在台灣經濟最困窘的年代出生,刻苦耐勞幾乎是每個人童年生活寫照。
環境艱困,一切事情得靠自己,家裡孩子多,家事繁雜,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年紀較大的孩子,就得承擔不少家務,諸如洗碗盤、洗菜、燒飯、照顧幼小的弟妹等工作。眷村的大孩子,幾乎都是小小千手觀音。
「壓力是成長的動力」,眷村二代度過艱苦的歲月,從小吃苦,大都養成「萬事通」的本領,為日後成家立業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