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倒立著用手走、爬著走、杵著拐杖走……咬牙堅持三個多小時,才能「走」完上學的路,這是大陸宜賓市屏山縣屏山鎮蔣壩村的農村小孩顏玉宏每天必經過程,他今年才剛滿十歲,這樣上學已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四年多。
顏玉宏還沒滿一歲時發高燒,因家偏遠,經濟條件和醫療水平有限,導致最後病情加重成小兒麻痺,下半身癱瘓。為了替他醫病,十年來,家人從沒放棄,仍設法到處求醫。他的上學路要比正常孩子艱辛,所以他要起得早;早上七時十五分,顏玉宏拄著拐杖,姐姐拿著兩人書包,跟奶奶一家三人出發上學。有一條必經之路在窄滑的田坎路上,奶奶背著顏玉宏走;走上公路後,他擔心奶奶累,便叫奶奶放下來讓他自己走。奶奶每天除了接送孫子讀書,還要做農活。如今年紀大,已經快背不動他了,「我只希望孫子能多讀書,將來能養活自己。」想著孫子的未來,奶奶李國香含著眼淚。
顏玉宏走路方式有幾種,倒立用手走、爬著走、拄著拐杖走,他總是不要人幫忙。倒著走時路上有很多小石子,手磨痛了就把鞋子套在手上繼續走,實在走不動了才讓奶奶背。經過一個多小時艱難行走,他終於到學校;而放學回家又要重複同樣過程。
上午九時,老師檢查作業,顏玉宏全部完成了。當老師抽讀生字時,他聲音響亮地回答,這也是顏玉宏最高興的時候,因為坐著沒人知道他行動不便,也能在課堂上找到自信。一到下課,上廁所就成問題;同班同學都會主動背他,但顏玉宏為了不麻煩同學,總是在幾節課後才去一次廁所。
平時村民在路上遇到他,都會背或用摩托車載他;鄰居也說,他爬累了會摔倒,但摔倒後就爬起來繼續「走」,讓人心疼。 當地政府了解顏玉宏的情況後,為他辦理身心障礙手冊,方便他求學和就醫。相關部門還將積極為他爭取更多幫助,也已申請輪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