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戰術而言,孫子的主張是「奇正相生」。〈兵勢第五〉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孫子說正面迎敵的打法,要靠紮實的基本功,若加上變幻莫測的戰術與陣法,這些戰場上的變數,就能成為勝利的契機。
在孫子眼中,戰法雖如天地般變化無窮,但是說到底,率領三軍(指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只要交替運用「奇」和「正」兩種戰術,讓奇正隨機應變,以「正」兵迎戰,以「奇」兵取勝,就能像以石擊卵那樣所向無敵,即使受到突擊也不致全面潰敗。
大家都知道,正規作戰,互有消長,若要減少傷害並得到進展,就得運用於己有利的形勢來扭轉形勢;不能每次都是「正」,或每次都是「奇」,必須相互配合,交叉運用,才能無往不利;猶如電腦進位,雖然只有0與1,卻能虛實交替,變化不斷。
所以奇正之道的關鍵在於兩者不是絕對的,要看能否靈活應變,不要執著,因為敵人終究會有所警覺,這意味著將帥對於形勢要有敏銳的嗅覺,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才能在對敵攻防上創造有利的條件。
用兵之道,詭詐也,沒有人能夠應付千變萬化的招術,一個善於主導戰局的將領,會想辦法搶先運用詭道欺敵,不會坐待敵人來收拾自己。
美國著名的經營戰略學家哈默,曾多次在文章中引用《孫子》語錄,他就特別推崇這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因為奇兵沒有定規,完全是「因利制權」,只要熟練的施出奇招魔法,敵人就會眼花撩亂甚至乖乖就範!
舉個例子說,在實力懸殊的作戰中,我軍若能把握「不對稱」的概念,比如敵人潛艇數量遠超過我們,我們就以成本較低的反潛機對抗;又如敵人若有航母服役,我們則以快速砲艇奇襲……趁對手意想不到或沒有防備時,以小搏大,發動攻擊,便能搶占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