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喻品〉內容的第五項化城的譬喻:
前述,釋迦牟尼佛即是沙彌中排行第十六位者,今佛陀告訴大眾:往昔中,汝等聽過我說的法,我以方便法門,接引大家修學佛智,到達佛的智慧。由此因緣,我今宣說《法華經》,令汝等眾生入佛的智慧寶藏,共成正覺。我將為你們分別、解釋佛法的真理實相。
【解義】:以上所說,含有「種、熟、脫」三益法門。種,是下種,即在心田撒下成佛的種子;熟,是養育所撒下的佛種而令成熟;脫,是成佛解脫。即下種:三千塵點劫的往昔,十六王子說法華經,此乃釋尊化導的開始;調熟:此後生生世世講經,此生四十餘年講諸經,是釋尊化導之中;脫了:四十餘年講方便諸經之後,最後做《法華經》三周說法,是釋尊化導之終。
※化城喻
釋迦牟尼佛為令信解三權一實、開三顯一的佛意,自三千塵點劫的往昔結緣的義理,而說「化城喻」:
距此五百由旬遠之處有一寶藏,那裡珍寶堆積如山。但,道路極其險惡,不是平常人容易到達之地。一位熟知路程的導師當嚮導,帶領很多人前往寶藏處取寶,但路途遙遠,加上險惡,他們疲憊不堪,在三百由旬處,再也走不動了,並且都說要折回去。
因此,導師鼓勵他們:「為什麼要放棄大珍寶退回去呢?」導師在此三百由旬處,藉不可思議的力量,化作一城,告訴眾人說:「各位,暫時進入此城休息吧!」
疲極的大眾,非常高興,以為已經抵達目的地,不想再鼓起勇氣前進。於是,導師使幻作的化城消失後說:「這個化城不是目的,只是暫時休息處,寶藏近了,前進吧!」
關於救濟眾生的方法,如來開始教授三乘涅槃,但此乘的涅槃並非實果。說城只是為休息而設的一時化作,法華一乘的大涅槃,才是真實的寶處,這是「化城喻」的梗概。
【解義】:此化城的譬喻,意在棄「執小之迷」,而悟「開三顯一」,為三千塵點劫的因緣說法所覺醒,下根之眾,到〈五百弟子授記品〉才得到成佛記別。此為化城喻品的大要。茲將此喻與法配合,如下:
五百由旬的化城── 一乘涅槃之果
三百由旬的化城── 三乘涅槃之果
有一導師──釋迦牟尼佛
若有多眾──一切眾生
險難惡道──生死煩惱
中途懈退──退大取小
(化城喻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