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薄之力」是自謙的話,比喻能力薄弱,如:「我捐出五千元,為這場災難略盡『綿薄之力』。」
在日文漢字中,「棉」字可用「綿」代稱,這兩個字沒什麼差別。
至於中文的「綿/棉」是否也通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綿」,指精細的絲絮,是用來比喻延續不斷或微小薄弱的力量。
而「棉」,則為植物名稱,又分為兩種:較矮的「草棉」,棉花可以紡紗織布;而產於熱帶的「木棉」只用來做被褥,不能紡紗。
由此可知,「綿」既是名詞,又是形容詞,比如我們慣稱「綿羊」、「情話綿綿」、「子孫綿延」等等,都有柔軟或連接的意思。
至於「棉」只能當名詞使用,如「棉絮」、「棉被」、「棉襖」限於棉製品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