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士角葫蘆鍬形蟲。圖/黃仕傑
文/黃仕傑
墾丁旅遊最後一天,我五點起床,躡手躡腳地整理攝影裝備要去拍照,正要打開房門,就聽到哲兒說:「爸爸,我也要去!」
我帶著孩子,一路往南仁山前進,清晨車少,我們很快來到南仁山保護區入口。他問:「我們要做什麼?」我反問:「你看,這裡是不是有許多路燈?」他點點頭。我再問:「有沒有看到路燈周圍停著很多昆蟲?」孩子走到路燈下看看:「為什麼這麼多昆蟲停在這裡?」
我問哲哲:「還記不記得夜間觀察的昆蟲很多?」「記得。」我接著說:「你知道為什麼晚上昆蟲很多?」兒子天真地說:「牠們要吃飯?」我解釋:「很多昆蟲是夜行性的,也就是晚上才會出來活動,比方說:覓食、找尋獵物或配偶,這樣你懂嗎?」孩子笑著回應。
我繼續:「還有很多昆蟲有趨光性,就是晚上的時候,這些昆蟲會飛到有路燈的地方,等到早上太陽出來時才飛走。」哲問:「所有的昆蟲在晚上都有趨光性嗎?」孩子在思考了,值得鼓勵:「問得好!有的蟲有趨光性,有的沒有,就像是蝴蝶只在白天飛舞,晚上牠們就去休息了。」
在哲兒關心昆蟲時,我發現最想找的鍬形蟲,就乖乖停在樹枝上,於是趕緊拿起相機記錄生態,哲湊過來問:「這是什麼蟲?這麼小隻?」我邊拍邊說:「這是很少見的路易士角葫蘆鍬形蟲喔!」孩子好奇:「這是前晚來的嗎?」「是啊!等一下太陽照到這裡,溫度變高了,這些昆蟲就會飛走或爬到陰涼的地方躲起來。」我答。
回民宿路上,兒子因為早起,一上車就睡著了,而我因為找到想拍的目標蟲開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