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珊瑚家園 設保護區為首務

羅智華 |2012.09.14
1080觀看次
字級

張清風表示,團隊發現,當生殖季節來臨時,珊瑚體內的「醣基化雌性荷爾蒙」濃度會快速增加50至100倍,並伴隨珊瑚大量產卵,而釋放醣基化雌性荷爾蒙至海水中,藉此傳遞珊瑚集體產卵訊息的關鍵角色。

張清風笑著說,這項新發現讓團隊覺得十分有趣,儘管珊瑚沒有像人類一樣有「行動電話」可以互相聯絡,卻同樣可以透過荷爾蒙來「互通有無」,箇中過程也說明大自然的奧妙與無奇不有。

事實上,珊瑚生態遭受汙染的窘況,不僅讓海洋大學團隊積極投入人工復育珊瑚的可能性,其他關心珊瑚保育的環保團體同樣也是憂心忡忡,像是國內就有許多保育組織長年為珊瑚礁進行「健康檢查」,並有許多環保義工投入淨灘、淨海的具體行動。儘管如此,保育速度仍追趕不上珊瑚受到汙染的程度。

長年觀測珊瑚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與團隊就發現,在墾丁海域一帶的珊瑚生態,已逐漸出現從「多元」走向 「單調」的情況,原本以軸孔珊瑚為主的群聚生態,慢慢轉變成以「微孔珊瑚」及「藍珊瑚」為主角;換言之珊瑚的「生物多樣性」正逐漸受到影響中。

「搶救珊瑚礁態要多管齊下,首要之務就是先設立珊瑚生態保護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表示,除透過人工復育、減少海洋垃圾等方式來搶救珊瑚生態外,還需要仰賴其他方法來多管之下。當中,最重要的當務之急,就是在海域中規畫出珊瑚生態保育區,禁止人為開採與破壞,讓美麗珊瑚可以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家園,不會受到環境汙染,幫助這些可愛生物恢復原有的多元面貌,讓珊瑚可以繼續生生不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