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先要問為什麼

漢寶德(總統府資政) |2012.09.13
1028觀看次
字級

我時常推廣一個觀念,主張大家養成系統性思考的習慣。這不是我的發明。思考的邏輯與分析的精神本是學校教育中培養的通識能力的一部分,只是我們的教育太重視升學考試了,把這種基本素養丟在一邊。我們看到社會上很多亂象,實在都是頭腦不清楚所造成的。

系統性思考雖然也是一套學問,但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去套用公式。我的建議是在面對一件工作的時候,養成問「為什麼」的習慣,就是很好的開始。我這樣說,很多朋友認為是句玩笑話,其實不然。我們處事,常常並未把事的本身想清楚,因為社會上的事務牽扯太廣,如果沒有問為什麼的習慣,常常陷入不知做什麼的困境。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政府的官員常絞盡腦汁去爭取職位,可是他們想過這個職位有什麼意義嗎?大多沒有。他們想到的是個人的利益,因為那個職位比較重要,所以「為什麼?」不是問你自己的動機,而是問那個職位為什麼存在,也就是它所肩負的責任。

為什麼政府的官員都予人以無能之感呢?因為他們是被安在位子上,並不知自己要做什麼。以大家比較容易明白的故宮博物院來說吧!它的早期,擔任院長的都知道為什麼。因為院長在當時的重要任務,是在艱難中守護珍貴的國寶,並加以整理、典藏,以便傳諸後世。所以他們都是文物的專家。可是等到新館舍建設完成,一切守護的設施與制度建立後,後來的院長的工作就有些令人迷惑了。這是一個重要的職位,他們究竟在做什麼呢?除了加建大廳、賣店、餐廳之外,故宮本體的主要展廳依舊。他們的腦筋就轉到故宮南院去了。故宮做為一個博物館的功能卻沒有絲毫改進。

問「為什麼」實際就是確立工作的目標,我再舉一個例子說明其重要性。近來公共電視台為董事會的組成炒得很熱鬧,因為這是一塊大餅;由於公視法留有很多爭奪的空間,各方人士不免插手爭取。不論這是政治的理由還是純為權力,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公共電視的節目內容已完全失掉了大家所期待的公益性,與一般電視台無異。國家投入那麼多資金所建立的電視台,其目標何在?顯然不在經營者的心目中。如果大家真正愛護公視,應該多花心思監督它負起它的社會任務才是!一個不能領先商業電視台、樹立文化傳播功能的電視台,即使爭到董事長的位置,又有什麼值得驕傲之處!

「為什麼」的重要性在文化界隨處可見。不久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鬧得不可開交,鬧到館長與文化局長都被迫辭職。是怎麼回事?原來美術館引進很多來自國外著名美術館的超級大展,使用了主要的展覽空間與每年重要的時段,引起國內藝術家的不滿。因此就衍生出兩派看法,互相爭執,互揭瘡疤,兩敗俱傷。可是卻沒有人問:究竟是展出國內藝術家的作品重要呢?還是展出國外名作重要?如果問這樣的問題就必然會追究到更基本的問題:台北市為什麼設立美術館?

問到美術館設置目標的問題,其答案當然是為了提升市民的藝術鑑賞的素養。美術館確有任務協助當地藝術家成長,收藏並展示當地的重要作品,但收藏或展出世界著名作品是每一個美術館所夢寐以求的。辦得好可以吸引市民對美術的注意力與興趣。何者比較重要?是不問可知的。

誠然,要做好一件事只會問為什麼並不夠,還要知道如何做。但問為什麼是第一步。這一步的重要性在於確立方向,訂定努力的目標。沒有目標,就只有亂槍打鳥,胡亂做些不相干的事來應付公事。可惜的是,大家習以為常,時常把「為什麼」置之度外,忙亂了一陣,到頭來,連如何評估自己的成效也無能為力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