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杏壇中得到憂鬱症的比例逐年攀升!夫子面對多變的教育環境,慨歎時不我予者有之,而苦撐待變者更不乏其人。筆者面對此情此景,不免唏噓;如何走出困境,除了自我調適,更須充分準備!
有人戲稱眼前教改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尤其在強調「帶著走的知識」,有時還得應付「政治干擾」的情形下,「老」師們若無法有效應對,確實容易心生不如歸去的念頭!筆者教書已逾十五年,每天皆非常充實愉快,願提供數點淺見:
一、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面對黑暗:
教育「萬變不離其宗」,本著教育良知,不隨波逐流,言教、身教並重才是正途。正因現實環境惡劣,適足以凸顯教化的重要與
意義,誰說「危機」不是「轉機」?
二、與其改變現狀,不如改變自己:
今日異於昨日,以二十世紀的教育心態面對二十一世紀孩子,豈不貽笑大方?不要抱怨現在的孩子難教,而是過去的孩子太好教。因此,「一招半式闖天下」的教育模式,「不打不成器」的威權心態皆須修正。
三、堅持專業信念、相信自己絕對做得到:
精采的教學,以及良好的教室管理,源自於不斷捍衛專業、充分準備的結果。這份專業,展現在備課時的旁徵博引、授課時的循循善誘、解惑時的應對有方,宛若堅實堡壘,禁得起考驗。
從專業所煥發成的信心,就是一股「相信自己能做得到,更能做得好」的信念。
教改即便如月亮,夫子卻不妨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愜意,與其尖銳地拒絕,不如圓融以對,化阻力為助力,說不定更能契合教學相長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