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到的附加價值
長年來的演講聚會,我總喜歡至少早到半小時,一來自知已到,得一分安心,二來可與主持人閒聊。我先坐在講台,目迎參與者進教室或會場的情況,常給我許多原先不知道的信息,讓我知道準備的內容有哪些需要改動。
一個多月前,被邀參加人間佛教讀書會成立十周年慶,一樣地,依習慣我早到半個多小時,偌大的國父紀念館四周,代表各縣市不同讀書會的旌旗,隨風飄揚,滿臉歡喜的義工們,綻放著燦爛如春花的笑容,迎著進場的來賓,喜氣已是洋洋。被認識的萬全兄引進休息室,見到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熱情洋溢地招呼,當下已有比我早到的丁守中委員辦公室主任,閒聊中,法師提到日昨她陪星雲大師造訪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先生的感人情境,她幾乎紅著眼眶描繪二老,雙手緊握,遲遲不放,心傳不語的互祝,令她感慨萬千。想想兩位耆宿,受多少千萬人的崇敬,一位已因糖尿病多年襲擾而弱視得已難分辨周遭,一位多年來深受癌病糾纏如今病況轉壞,卻相互依教奉行各自的聖職,珍惜每一時刻的生命存在。在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大悲願下,一位告訴對方「我要努力活到九十歲,要體悟九十歲老人生命的情境」,一位則常違逆醫師的苦勸,要從病床奮起,硬是要如原訂行程,出席主持重要的聚會。
聽後的感觸迴盪在「宗教融合的啟示」,在珍愛生命「即使只剩最後一盎司的生命跡象,也要追尋那不可能的夢,摘那不可企及的星兒」(唐吉軻德)。
半小時聽的受用,已然是一餐豐滿的心靈饗宴,我讀到生命的莊嚴、人格的風範,多悟了一點理,多識見了一層人性的光輝。
二、即使是笑話,也會有蘊藏的智慧
今年三月,得好機緣到吉隆坡演講,當晚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和東禪寺當家,赤誠仁慈地來參加家妹為我安排的慶生聚會。餐敘中,覺誠法師講個笑話:有一公司準備上市,邀請主要幹部腦力激盪取個特別代表公司活力的名字,好讓上市後名如其實地拓展業務,幾經深度討論終於得出共識取名為「Power公司」,但上註冊局登記時,問到公司的性質,並把共識名Power一串聯,竟變成「力量有限」公司,一時令公司同仁傻了眼,真的百慮總有一疏啊!
這則笑話,給了我不少啟發,能集思廣益自然是難得的決策方法,但若少了更寬廣外在景況的認識,常常自鳴得意的決定,剎那間化成了啼笑皆非的「笑話」,導致自取其辱的尷尬。也在當下,讓我又焦慮起多年來,台灣政界的相互攻訐而內耗不斷,無視台灣在全球化的現實中,當如何掌握原有的資源,創造可存可展的競爭優勢,開拓新猷的希望!
笑話說完不一會兒,因聽說接著在檳城有一課程,法師毫無猶疑地當眾宣布,要給予一位即將離職的會友一個大禮物,要她不必考慮離職的事,去上課就是了。上課費用不貲啊,但無私的布施和慈悲的用心,當場感動了一桌的共餐者。
我從笑話中,聽得一分理,從法師的行誼中,多認識了一個人的質地。
三、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讀書是要謙恭地聽書中的話、聽老師同學共修們討論出的智慧、聽自己可有什麼受用。兩千三百多年前在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與幾同時期的柏拉圖學院(Academy)之所以是中西人文薈萃的發源地,文化傳承的源頭活水,無不造因於把彼此互聽的激盪和受用,藉文字傳續了下來。「有德者必有言」,讀書不就在讀有德者的風範?不就在多識得一分理,多知一點做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