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草木疏】 失落的傳統染

文/凌拂 無限出版社提供 |2012.09.02
1327觀看次
字級

「大青」又叫「馬藍」,是一種染料植物。早年漢人開發台灣的時候,引進了這種小灌木。它經過浸泡、打藍及建藍的步驟,是一種非常好的天然染劑。早年漢人的染布傳統,它是藍染的要角,所以步履隨著漢人走。

如今仍有零星殘餘分布在北部、東部漢人足跡所在的地方。北部近郊,低海拔山區陰濕地帶常可見它的群落生長。

以三峽地區而言,它分布在紫薇坑山區;沿大豹溪向裡,當初多為原住民的住區,所以這個外來種的植物就進不到更深的山區了。

更北的木柵貓空以及陽明山一帶,由它的足跡所在,大略可以推測出當年漢人移徙的路線。陽明山的「菁山路」,即是當年的一條靛染之路,路名亦因此而來。

七、八月正是大青生長得健碩的季節,葉子裡所蘊含的色劑在這個時期達到飽和巔峰。之後,便開始分枝抽長,秋冬開花,色劑銳減,植物的生理便要進入另一個生長循環周期了。

採大青正當其時,和朋友上山,一群人在陰濕的林下,踩著濕滑的小路採大青。邊採邊扦插,細枝留下,粗枝分植,當然寄望的是來年可以永續。這種爵床科的小灌木,經過處理釋出的色澤極美,靛藍帶紫,藍黑帶青,依浸染的次數,可以分出極多的層次。人與自然的發現與相融,整個過程真是充滿了驚嘆與奧義。

一群三峽傳統藍染隊的朋友帶著我們,採了大青之後,到溪邊,以早先打好的染劑示以傳統綁染漂洗的過程。

傳統染布需要良好的水質,大量漂洗,清澈的溪畔便成了最佳也最重要的場所。從浸染、漂洗、晾晒到港埠運送,水流對文明的生發真是扮演了啟動的重要關鍵。比起人對水的薄倖,真是不可同等而語。

而後在找尋失落的傳統染裡,我們自己動手染方巾。木片、竹棒、橡皮圈都是紮染綑綁的工具,一塊布在手裡或折疊或綁紮,一樣的工具,一樣的方法,可是千人綁來千人樣。沒有一個重複,也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完全一樣。它的奇妙在於技法重複而圖面各不相同,綁紮的一刻,是無法想像攤開來的景象。

紮好之浸染大青,輕柔細搓慢壓,而後讓它在空氣中透氣氧化,顏色的深淺隨著染的次數而各有不同,每一個人手裡的一塊布都像一個魔術,展開之後才有驚呼、讚嘆;因為見著了綁紮的完全面貌。

而後藍染的方巾一塊一塊晾晒在溪邊林下,深青、靛藍、藏紫……一缸染劑墨分五色。而花色有的條紋、有的方塊、有的圓圈、有的呈傘狀放射……一列排開,山風飄拂,山水澄澈,我們一群人涉水浣紗,大青的成果立即展現。

這是傳統的植物染,老祖宗的技藝,如今即使重新在生活裡再現,也只是小規模的體驗,只成為一種情味調劑,當年先民生活在整條染布街的盛況,只能在回憶裡了。

我把染好的一塊藍巾帶回來,整天舖在客廳地上,藍染像精靈一樣,它使我耽溺。我在屋裡走來走去,無限情意總隨著它繞。

大青的藍屬於民間,極其深邃又極其素樸,我走動的當兒,風裡還有植物的香,那是馬藍的生青,早年先民在生活裡訴說自然,那是他們的語言,大青的香,我不住嗅聞,那是一段湮遠飄逝的歲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