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舉辦助學人相見歡感恩會,鼓勵青年回饋,並呼籲更多愛心人士幫助八百名清寒學子。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大專院校快開學了,家扶基金會昨天舉辦大專助學感恩會,邀助學人與受助青年相見歡,期許愛心循環,鼓勵青年茁壯後再幫助其他學子;受助青年林瑜哲說,父母像弓、子女像箭,或許父母的力量不足以讓箭射得更高更遠,社會卻能給予方向、加把勁;聽到青年的學習成績,助學人表示,只要孩子孝順,把書讀好,未來願意幫助有需求的人,愛就能生生不息。
林瑜哲當初求學受到幫助後,順利就讀交通大學,一家七口都靠回收廢鐵的父親以一個月幾千至兩萬元不等的微薄薪水維生,他說,生活壓力沉重時,最大的期盼就是未來做選擇時,不因環境侷限自己的理想,很感謝助學人長期的資助。
助學人陳祐平說,自己幼時貧困,受家扶幫助九年,以及感恩媽媽一輩子的辛勞,讓孩子有書念,所以在工作穩定後,立刻想幫忙弱勢家庭,減輕他們生活壓力。
就讀景文科技大學的小穎曾貧困到全家共吃一個便當,她感激助學人減輕負擔,讓她從小可以發展拉丁舞的興趣,後來因此獲得總統教育獎。
求學路上挫折感重的小萍,為省去補習的麻煩,選擇就讀社會組,也為提升英文和數學的程度,常向功課好的同學求教,午休找老師練習英文,上學通勤時狂背單字,終於考上台大日文系,還想雙修法律。
小萍與小穎是助學人「王伯伯」幫助一百個孩子中的兩個。不願曝光的王伯伯是某家公司的董事長,父親與妹妹在戰爭中遇難,靠同鄉會資助得以就學,九歲時母親過世,沒有錢買棺下葬,有人伸出援手,親戚告訴他,將來有能力一定要把恩情還,他謹記在心,因此才有了助學的舉動。
家扶執行長王明仁說,今年基金會幫助三千兩百名清寒大專生,但還有八百人等待救助,如果沒有助學人,很可能放棄升學和夢想,希望更多人響應「助學圓夢三部曲」計畫:喜捨助人、揪團助人,讓愛心循環下去。